大家好,我是潇禅。本期为您继续解读《春秋》。我们在前文书中,多次提到历史上春秋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视礼制的时期。礼之用和为贵,说的就是大家遵守礼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彼此关系的平和友好。
礼制讲究的是礼尚往来,如果别人向你表达了应有的礼仪,而你却不礼敬他人,那么这就叫做失礼。对一个人失礼不仅反映出自己自身的修养不够,而且还容易招致别人的记恨。
春秋时期就有这样一件事,因为对送礼的人不礼敬,招致仇恨,最后被送礼的人绑架,酿成了不必要的悲剧。
戎人朝见周天子
在春秋时期,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被称作戎人。在中原诸侯国人们的眼中,戎人是被歧视的,这种歧视是文化上的歧视。
因为戎人的文化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是落后的,尤其是礼制方面。一直到后来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戎人都被看作蛮夷。也就是野蛮人。
虽然中原的人们,从内心深处看不起戎人。但是戎人也有自己的民族尊严。因为凡是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尊敬的心理。
其实戎人也很想和中原的人没有分别,这就好像美国的黑人也希望能和白人一样没有分别。所以在鲁隐公执政的第七年冬天。
戎人来到了周王室朝见周天子。按理说戎人有自己的国家,在春秋时期,因为戎人掌握先进的冶炼技术。所以戎人的兵器比较先进,再加上戎人身体强壮。所以戎人的战斗力是很优秀的。
之所以还要来朝见已经衰落的周王室,就是因为戎人也想和中原地区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是喜欢一直打仗的,人民都希望安居乐业。
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凡伯弗宾。——《春秋左传》
戎人给大臣们送礼,凡伯不礼敬戎人
前文书我们说到,朝见天子或者出访他国,使者都会带来礼物。这次戎人来周朝朝见周天子也不例外,除了给周天子带来了礼物。戎人还给周朝的大臣们都带来了礼物。
其实从戎人的做法来看,戎人一点都不缺乏礼仪,而且还做得非常得当,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戎人这次来周朝,上上下下都打点的非常妥当。
按照周朝的礼仪,戎人做得也无可挑剔。由此可见戎人并非是不懂礼仪的蛮族。根据周朝礼仪,戎人给大臣们都带来了礼物,接受礼物的人,也同样要回礼并且设宴款待。这个不仅在周朝,即便是现如今社会也是人之常情。
大臣们都很高兴,收到了戎人的礼物,也都纷纷款待戎人,并且也都回赠了礼物。唯独周朝的一位诸侯叫做凡伯。他内心对于戎人存在很大的偏见。他从内心瞧不起戎人。
因为凡伯有这样的心理,所以凡伯对于上门来送礼的戎人,不屑一顾。没有以应有的礼节来对待戎人。
戎人记恨凡伯,并且绑架了
由于凡伯对上门送礼的戎人不加礼遇,招致了戎人的记恨。这也是人之常情,俗话说官再大不打送礼的人。人家本来是满心的友好,上门送礼,却遭到歧视。换做谁心里也不会舒服。
这种仇恨,还不容易自己消灭,只会留在心里越来越发酵。终于到了本年的冬天。周天子派凡伯去鲁国访问。在回去的路上,凡伯走到了楚丘的地方,戎人得知了凡伯会路过这里的消息后,提前埋伏在楚丘这个地方。当凡伯路过的时候,戎人冲杀出来,把凡伯绑架了。
冬,王使凡伯来聘。还,戎伐之于楚丘以归。——《春秋左传》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得到一个教训,那就是对待他人一定要以礼相待。无论你内心是否对他人存在偏见,当别人对你以礼相待的时候,同样你也要尊敬他人。
况且为人处世,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是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内心骄傲自大的人终将不会被他人所尊重。我们常说的天妒英才,往往并不是上天的嫉妒,而是自身骄傲自满,满招损谦受益。一个能成大事的人,都是虚怀若谷的人。
与人为善,受益不仅仅是他人,而更多的是自己。现实生活中好多年轻人不懂得这样的道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会走很多弯路。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或语言,有可能伤害到了别人,自己还不知道。这样带给自己的只能是更多的障碍。
文/潇禅
图/网络
参考资料/
《春秋左传》
四书五经全套8册老子论语大学中庸孔子庄子春秋左传诗经孟子世说新语周易经注释译文中华国学书籍京东¥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