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476482.html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1]而对曰:“千乘[2]之国,摄[3]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4],因之以饥馑[5];由也为之,比[6]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7]也。”夫子哂[8]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9],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10],如会同[11],端章甫[12],愿为小相焉[13]。”“点,尔何如?”鼓瑟希[14],铿尔[15],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16]。”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17]者,春服既成,冠者[18]五六人,童子[19]六七人,浴乎沂[20],风乎舞雩[21],咏而归[2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23]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代儒者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孔子(前—前),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远播世界。[1]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2]千乘(shèng)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能出车千乘的国家,在当时是一个中等国家。[3]摄:迫近。进而作“夹”讲。[4]师旅:古时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为一“师”。后因以“师旅”为军队的通称。[5]饥馑:谷的不熟“为饥”,果蔬不熟为“馑”。[6]比(bì)及:等到。[7]方:正道。这里指辨别是非的道理。[8]哂(shěn):微笑。这里略含讥讽的意思。[9]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方,见方,方圆。计量面积或体积的一种单位。面积一方即一丈见方。方六七十,即国土边长为六七十里。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10]宗庙之事:指诸侯的祭祀活动。其中以祭祀祖宗为代表。祭祖必在宗庙(祖庙),故以“宗庙之事”泛指。[11]如会同: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会同:诸侯会盟。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12]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礼服。章甫:礼帽。在这里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13]愿为小相:希望成为赞礼人。小相:赞礼人。[14]希:通“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15]铿(kēng)尔:铿的一声,琴瑟声止住了。铿:象声词。指弹瑟完毕时最后一声高音。尔:“铿”的词尾。[16]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17]莫(mù)春:指夏历三月,天气已转暖的时节。莫:“暮”的古字。古今字关系[18]冠者: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束发、加帽,表示成人。“冠者”指成年人。[19]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不到20岁)。[20]浴乎沂(yí):到沂河里去洗洗澡。乎:介词,用法同“于”,状语后置,乎沂是状语。沂,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南。此水因有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人浴。[21]风乎舞雩(yú):到舞雩台上吹吹风。风:吹风,乘凉。名词活用作动词。舞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县南。“雩”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古人行雩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22]归:通“馈”,进食,送食。[23]与:赞许,同意。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注意节奏,读出语气,中速诵读。这是一篇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即谈论政治理想的文章。四个弟子的“志”不同: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我们通过孔子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子路:直率——哂之;冉有:谦虚——叹之;公西华:更谦虚——惜之;曾皙:洒脱——与之。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因为曾点的“志”从字面上看,不过是和人出去游玩而已,其他三人都是从如何治理国家的角度来回答,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们回答他们的政治理想,所以“与点”是令人费解的。弄清这个问题,对全文的理解会有一定帮助的。让我们先来剖析曾皙的回答吧。“莫春”,阴历三月,即阳历四月,从气候上看,北方(鲁国,现山东境内)的天气还是比较冷,怎么能沐浴呢?即便能沐浴,到“舞雩”台上吹风、乘凉恐怕难以解释得通吧?何谓“舞雩”?鲁国的祈雨台。是能随便上去的地方吗?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下面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看来,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呢?文/马振金(山东人,大学毕业,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