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不会超越规矩。”
其实这句话何尝不是孔子在回顾自我的一生经历。我们在青春期时、在学校时期,总有一股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向往和自信,当我们真正走向社会时,才会发现,我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少的可怜。从人际交往、工作技能,到文化素养和眼光,和当时那个“坐井观天”的自己,形成了鲜明的落差。
孔子能成为圣人,其实根本原因就在这句话中,“十五立志”做学问,那是我们青春懵懂的时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黄金时期,那时立志学习,是最好的选择。“三十而立”应该有点成绩了,家庭初建、事业或积蓄初步积累,眼光、素养、技能已有所长进。再往后的日子也许现在的我未曾理解的,但是可以总可以一窥而见全豹,人的一生一直在学习—无知--学习--…--生命凋零中度过的,从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对人性的把握、对自我能力的判断、对自我精神境界适应程度的了解,我们渐渐明白,知识越学习越觉得自我浅薄,越长大越无能为力的事越多,但是我们还是要坚持去学习,坚持去提升自己,学习会解放我们的思想境界、提升精神境界,学习它能让我们的分内之事,做的更加完美;额外之事,更加有见解;无奈之事,更加看的通透。
学习提升我们的内在涵养,自我的境界,在漫长的修行中越趋向中庸(就像很少看到老年人大怒),使我们有一双看到大自然的美的眼睛,使我们看透那些掩藏在表象下的本质,而不在恐惧(恐惧来自未知)。因此,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是最高的“躺平”境界。最后用屈原的一句话,勉励送给我们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