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篇即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这既是《大学》的开篇,实际上也是《大学》篇中的点睛之处。在这里,它明确提出了政治治理的最高目标是“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三个方面。
《大学》开始即开门见山地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勇猛精进,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认为,人生来就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以后,“明德”被掩,需要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革新民心,达到道德完善的境地。具体说来,就是做到“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八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目是“修身”的方法,后三目是“修身”的目的。
《大学》宣扬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理由如下:
首先,个人、家、国、天下是一种系列关系,个人是系列之始。修身和治家、治国有内在的统一性。治国是治家的扩大。其间的统一性就在于一个“孝”字。孝的基本精神是遵守列祖列宗遗志,另外,还必须坚持一整套祭仪礼制。《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在这种情况下,孝是维护家的思想纽带,家是国的细胞,又可转化为国。因此,修身首先要以孝为首。孝是个人、家、国、天下系列中的精神中枢。
《大学》强调维护宗法制度即“齐家”对于“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意义。在这方面,《大学》提倡孝、悌、慈。孝是协调下辈对上一辈的关系;悌,是协调同辈之间长与幼的关系;慈是协调上辈对下辈的关系。《大学》认为,协调这些关系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协调国家中君与臣、君臣与民的关系。这样便把家族中宗法治理与国家中政治统治高度结合在了一起。
其次,在社会道德诸种关系中,修身是起点或中心环节。“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体恤、体谅)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九经即九项原则。在这九项原则中,修身不仅是始,而且是本。只有修身才能立道,即所谓“修身则道立”。其他八项只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是修身在某一个方面的展开。《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八者之间,修身处于枢纽地位。正心、诚意、致知、格物是修身的工夫和修身的方式。修身向外扩充表现为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知道怎样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知道怎样治理别人。《中庸》说:“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治人、治物、治国、治天下是治己的外化与扩大。
最后,在道德与人的关系中,人是道德的体现者。只有己正而后才能正人,己不正也就不能正人。《大学》说:“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也就是说,个人有好品德才能要求别人,自己不违犯道德,才能指责别人。自己不讲恕道,而让别人通晓并遵从道德是不可能的。所以身修是对别人提出要求的资本和前提孔
总之,《大学》把个人的品质与修养作为政治成败之本:“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债事,一人定国。”统治者一家仁,一国跟着兴仁;一家礼让,一国跟着兴礼让;一人贪暴,那么一国跟着作乱。事情的诀窍就在于此。一句话就能坏事,一人就能使国家安定。
把政治视为个人品质的扩大,把政治过程看成是由己及人的过程,把国家和政治问题归结为个人的修养,这就是《大学》中的政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