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是儒家学说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也是儒家学说区别于法、墨等其它学说的根本依据。中庸之道意思是不苟安,不浮躁,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而是把握好分寸,审时度势,进退有度,是至高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境界。可以说即使是在现代社会,对我们解决人生难题,面对社会现实,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有人认为,中庸之道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文化糟粕。正是因为两千年来封建统治者将中庸之道作为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才导致中国人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偏激的,也是错误的,是根本没有真正理解中庸之道的要义。相反,在中国历史上中庸之道成就了几代盛世,如汉武,如大唐等。如果说中国在科技创新上有不足之处,导致我们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那是因为历代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思想意识指导下的结果。事实上,中庸之道对“开拓创新”也是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的,它要求我们端正态度,脚踏实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急功近利,不剑走偏锋,不弄虚作假。中,指不偏不倚;庸,古同用,指平常。中庸指无过无不及。“中庸”一词出自《论语·雍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意思是中庸作为人的道德标准,达到了极致。中庸并不是孔子最先提出来的,而是华夏先哲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智慧。比如,尧曰:“允执其中”,舜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都是强调中庸思想。中庸之道不仅影响了中华两千年,也被世界学者和企业家推崇。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度和不及都是恶的特征,只有中庸才是美德。”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也说:“中庸之道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但愿真正的中庸之道能普遍实践于整个社会生活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我们能潜心研读、认真领会、学以致用,对我们提升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智慧能力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