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汇聚古人智慧的名著。《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自《论语·阳货》。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想,也不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不断的追求和奋斗,英国思想家卡莱尔说过:“为一生工作而进行探索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无须再探索其他的幸福。”工作使人生充实,只有坚持不懈地工作,不屈不挠地奋斗,才能有所成就。在追求和奋斗的每时每刻,人都在提高着自己生命的价值,并从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如果不思考、不工作、不追求、不奋斗,只满足于安逸的生活,那就会变成庸俗的人。二、行己有耻。出自《论语·子路》。人生最可怕的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一旦陷入这种状态之中,就会无限夸大自己的能力,致使自己利令智昏。一切品德高尚的人都有很好的修养,他们不但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而且彬彬有礼、与人为善。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论语·卫灵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只要采取行动,就会产生错误,无论多么成功的人都是如此。但是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当错误发生时,勇敢地面对并坦然承认,反而会获得人们更大的尊重,使自己增长经验,获得信任的最好办法就是正视自己的错误。四、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出自《论语·公冶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当错误出现以后,不要自作聪明,掩饰躲避,因为一个错误的出现,并不表明犯错误的人就是毫无智慧的愚蠢之人。如果掩饰错误,反而会使自己变成愚蠢的人,而直面错误,改正错误,深刻地反省和检讨自己,会使自己在错误中成长。可以说,面对错误,检讨自己,并不断思考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五、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出自《论语·颜渊》。品德高尚的人不忧虑、不惧怕,自我反省时无愧于心,有什么可忧虑和惧怕的呢?品德高尚的人在艰难困苦的事业中,不断拼搏,他们对自己的内在要求十分严格,对他人则慷慨大度。他们襟怀坦白,纯洁无瑕,对自己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拥有自尊和自信,无论在任何诱惑面前都不为所动,能够坦诚地面对整个社会。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出自《论语·子张》。品德高尚的人一旦犯了过错,就像出现了日食和月食一样。一出现过错,人们都能看见;而当他改正过错时,人们都仰望他。处于高位的人,受人瞩目,他们的言行对人们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一旦稍有缺失,就会被人们发现,这时绝不可掩饰,一旦掩饰则有失风度,会使自己的威信受到极大的损害。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学习而且经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是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又不因此而感到愤怒,这不也是有道德的君子吗?八、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子贡请教孔子说“贫困而又不谄媚,富贵而又不骄傲自大,这样做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这样做也算可以的。但是还是不如虽然贫困,但是仍能安贫乐道,虽然富裕,但仍然可以知礼。”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我十五岁的时候便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的时候便可以立身处世,四十岁的时候能够不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便通晓天命,六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听取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意见,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随心所欲,但又不超出规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