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真以求善观澜以溯源冯天瑜中华文明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理学,亦称“新儒学”,又称“道学”或“宋学”。周敦颐被视为“道学宗主”、理学开山。图为明代仇英(款)《周茂叔爱莲图》。

《中华文明五千年》冯天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仰韶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图为表现仰韶文化时期人们生活情景的雕塑。

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中华文明无疑是最耀眼的那一朵。冯天瑜教授新著《中华文明五千年》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为一本国民通识之书,以时间向度的中华民族发展轨迹为研究主线,以空间向度的“事件”为轴,对中华五千年文明演变过程作了系统性介绍,提供了人们了解中华文明和认识中华文化的基本门径。

立基于作者文化史研究的丰厚成果

通过《中华文明五千年》一书,冯天瑜教授将其一生积累的文化史的知识、广博阅历、炉火纯青的智慧,融会贯通后提炼、形成了一个清晰的中华文化五千年发展脉络。早在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冯天瑜教授就进入中华文化史研究领域,并形成了一批开创性成果,如早期著作《明清文化史散论》()即对明清时期思想文化展开了富有创见的探讨;《中国古文化的奥秘》()则对中国文化诞生的土壤以及古代科技、文学、艺术、史学、思想等进行了讨论。而《中国文化史断想》()这一论文集对文化本质及其结构的剖析以及对儒学经世传统进行了论述。进入年代之后,冯天瑜教授更是佳作迭出,饮誉学林,如《中华文化史》()讨论了中华文化数千年的演进轨迹以及文化生成机制;《中华元典精神》()则探讨了元典精神对本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思维定式等方面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冯天瑜教授在思想上高屋建瓴,在学术上自成一家,如《中国文化发展轨迹》()论述了从原始文明开始的文化发展、转型及现代化轨迹。《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对明清时期新民本思想进行了探讨。《中华文化生成史》()则完善了其以往的文化生态理论,并对中国文化的结构特性、科举制度以及中国文化的前瞻性问题做了研究。《中华文化生态论纲》(),是其结构性文化生态理论的集大成之作,提出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制度三层次的结构性文化生态理论,呈现出中华文化生态之全貌,揭示了历史演变之轨迹及其背后的深沉背景。年新出《中华文明五千年》,在导言中,提出“文明”的定义,并阐明该著探究的文明涉及器用、制度、行为、观念诸层面,重点在观念层面;奠定了关于中华文明史的本体论基础,确立了研究中华文明宏观尺度,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从“人猿揖别”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恢宏画卷,其中对中华文明生成机制的论述,尤其发人深省。

年,冯天瑜教授始致力于系统研究中国文化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发生机制,提出了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结构、国际条件四个维度综合作用的中国文化生成机制。在之后的研究中,冯天瑜教授一再充实、改进其文化生态理论,年《中华文化生态论纲》中将中华文化生成机制总结为地理环境、经济土壤和社会制度三层次。但在《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冯天瑜教授又回到了其最初的思考原点,这也是其立足于当下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所做出的选择,在新的参照系里,“中华民族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明焕发活力从而迎头赶上?”这大概也是冯天瑜教授想要引起读者共同思考的中国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从《明清文化史散论》到《中华文化史》《中华文化生成史》,再到《中华文化生态论纲》和《中华文明五千年》,专题性与总体性研究交映,冯天瑜教授关于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思考日益深入,一以贯之,滴水穿石,日臻化境。

展示五千年中国赓续不断的文化脉络

《中华文明五千年》一书共分10章,涉及文化理论、中国文化史演进轨迹、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外文化交流等问题,以历史的视角阐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规律和特殊性,是冯天瑜教授关于中国文化史研究学厚积薄发的普及性著作。

第一,通过纵向结构统摄横向空间,展示出五千年中华文明清晰的演进轨迹。

《中华文明五千年》立足于历史的制高点,用一种“横切纵通”式的文化史研究范式,通过设立鸟瞰整个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宏观框架来包容空间上的重大事件,让“事件”在长时段的“历史结构”中得到深刻的阐述。大约在80年前,钱穆(—)曾提出,研究文化“不要单独着眼在枝节上,应放宽胸怀,通视其体”。研究文化要自其汇通处看,不应专就其分别处看,要从其复杂的各个方面了解其背后的完整性,否则就可能陷入一种文化偏见。

《中华文明五千年》在纵向的历史结构中,铺陈自黄帝而下的中华文明演进历史进程,如大河奔流,全过程地展示了五千年中国文明波澜壮丽的历程,以及赓续不断的文化脉络。全书总结归纳中华文明的特质,作为一种总揽性纲要,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整体性。如该书将中华民族的族群性格归纳为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传统,以“求善”为旨趣的“伦理型文化”,尊君重民的民本传统,中庸和谐的精神,以及中华文明的延绵韧性。进入近代转型阶段,文明的器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观念层面变革任务渐次提出,系统地揭示了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文明体的历史事实。

第二,以横向空间上的重大事件,体现出中华文明不同于其他文明体的独特品格。

在长时段“历史结构”的框架下,全书抓住不同时代最能体现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展开,体现出中华文明史的独特性。如秦汉时期的古代科学技术、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两宋时期理学的影响以及清末五四时期中华文明遭遇冲击后所产生的社会结构新变等。冯天瑜教授不仅瞩目于汉民族文化,而且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