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照日月记一洗堂主程宝源读后感

作者|何岱新

主播|胡保玲

编辑|清平世界

读了李木生老师的评论文《清心照日月——记一洗堂主程宝源》一文,相对于木生老师溢美叙述,颇有同感,早年我与程老先生亦多有评述,虽有嘉誉,想来至今犹不能表达先生高风之万一。

记得当年在青藤书屋朝夕相处,那时即有诗歌《青藤卅韵》和《青藤八叠》抒发感慨万千于一二,不觉已十余年矣。

余在《记程宝源先生艺术人生》一文的开篇题记里是这样描述的: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像一口古井,澄澈,平静,一眼望到底。并不是太过简单,而是因为太纯净。一个人有至纯的灵魂,原本就是撼动心魄的深刻,这种深刻让人敬仰——题记

先生自幼由家教书法启蒙,后师朱复戡、孙育孺二位大师。继之入中国书协会员高级研修班学习深造。宗《二王》,追秦汉,兼习唐、宋、元、明、清诸家,熔古铸今,博采众长,临池濡墨七十年,逐渐形成了自己古朴凝重,自然飘逸的书风。

几十年来,程老先生的书法作品虽然载入青史典籍、声名远播海内外,殊荣佳绩频仍,但绝不自满,高风亮节,先生曾自白:“我既不是书法家也不是诗人,书法和诗歌创作只是我一生的爱好而已。进入古稀之年,按我的性格习惯,依然进行着创作,因为这样才是我最好的休息。上天留给的时间毕竟不太多,自己就应该珍惜它,把它像金子一样运用好,用心为亲朋们营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他们欣赏享用”。

我一直认为程老先生的书法,可以说是出神入化,尤其到了老年更是炉火纯青。让人感悟到总有一种生命的热度,生命质量的提升。先生的书法,谈不上空前绝后,但是,其书品和人品的曼妙结合,书和人彼此融入,使书法有了生命,书法之生命又启迪了人们别样的人生,已然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禅悟境界。

孔子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先生做到了:七十从心而欲,不逾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切都水到渠成。

程老先生,以高楼大厦般伟岸的姿态,饱蘸着青藤的生命之绿,用清丽的书法字体,大写的笔触,勾勒着人生的根本要义。带着对书法的挚爱,对民族文化的痴恋,程老先生从任教十馀年书法教育的老年大学二次退休后,于“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先生不务虚,不慕名。忠节争丽日,桑榆重晚晴。先生在他的诗中写到:“浇花栽柳园丁事,留得清净荫后生”。

程老常说:“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一生的最大快乐之一,于此我心灵的收获也是最多的,孩子们的天真快乐,让我感到人类青春生命的活力,相对于我个人,那更是一份责任”。在书法艺术的授业解惑中,他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感觉到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升华,他知道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在传承,一代一代……,他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光荣。这就是程老先生的高尚情操。

回首先生八十多年的人生历程,虽经历几多风雨变幻,却一生平安,究其原因,应该归功于其一生都在尊崇中国文化的三道,既:礼仪之道,君子之道,中庸之道。

先生经常用最直白的话语表达人生理念:“没有利欲熏心,人就会清醒。”

活到老学到老,一日三省,现在大廔先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放下一份欲望,就会多获得一些平静。名利是身外之物,生命的美妙触感才是人生快乐的源泉。

纵观先生的书法艺术之路,会明显地感觉到的,像春蚕剥茧一样,带着多半个世纪的烙印,成就一点点积聚起来,一丝丝蜕变出来,直到今天,越发显得淡定,从容,神闲气定。

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先生孝与父母,友于兄弟;周贫恤匮,勤而用心。重文士,厚人伦。学为孔孟,祖训服膺。方今中国书坛,多有知大廔先生之上才,体先生书法之苦旅者。先生血沥日月,赏究历代,始终如一。况大潮起处,抱珠龙变;风靡云蒸。抱玉者连肩,握珠者踵武。以瞰华夏而不顾,吞以往于胸中者,相间辈出。先生诚沧海之遗珠,真桑梓之骄傲也。

程老先生近年来得真悟,体禅意。他以人生体验得知:般若为诸佛之母,也是禅宗思想合理内核的一个因子,书法是心灵的迹化。程老先生的书法由往时的绚烂到脱俗后的平淡,是行修和禅悟的结果,是先生心灵境界的升华,使禅与书法艺术之间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程老先生的书法,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与古人先贤从容论道。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先生一生智慧若海,艺术无涯,禅意深蕴,尤其在书法中更是大象无形,将佛法和书法融会贯通,将佛意通过书法,恩泽于广大书法爱好者和民众。他的书法艺术已在不经意间将佛法的清净,归真,悟心于静表达的淋漓至尽,使得众生从书法中得悟佛法出意。

谨以《青藤八叠》诗一首以飨读者:

羊山蕴,金乡灵。

身自书香出,艺从名师承。

俊逸潇洒人中凤,二十八宿罗心胸.

江山俏,烟云滔。

超然本倜傥,心潮逐浪高。

淡雅卓清怡畅朗,酒酣弄墨复长啸.

一生墨,一世情。

珠玑具典籍,汗竹着香名。

谦和君子范当今,犹道书艺学未成.

师之表,士之仪。

日月泣红血,经年呕心肺。

万枝千树花妍发,翰墨流韵数桃李.

缚虎手,自风骚。

墨润三江水,笔荡五湖潮。

争道宝刀犹未老,熠熠留痕在今朝.

不务虚,不慕名。

忠节争丽日,桑榆重晚晴。

浇花栽柳园丁事,留得清净荫后生.

汉之柏,黄山松。

耸拔山之巅,枝茂复香凝。

曾经霜雪和雷电,轻拂东南西北风.

日悠悠,情依依。

濡力荐轩辕,绵绵无绝期。

乐为先生发浩歌,高唱桑梓凤鸣啼.

——.10.30日于燕居

作者简介:何岱新:济宁著名诗、词、赋作家,著有《济宁赋》和《北湖赋》等大气磅礴的作品,任城作协副主席,副秘书长,《大运河文学》编辑部副主编,济宁市任城作家协会诗人专业委员会主席,济宁市任城区武术文化学会副主席,济宁市音乐文化学会副主席,济宁市任城区书法学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赋学会会员。

==========================================================

主播简介

胡保玲:济宁任城广播电视台市场部主任,资深编辑,主持人,年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现仍工作在电视台一线部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