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里的五达道三达德的智慧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这是《中庸》上半部分的核心思想。并非是在讲封建社会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事情。天下之大道五,人生在世不外乎这五种关系:

君臣,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父子,指直系血缘关系;

夫妇,指婚姻关系;

昆弟,兄弟家族关系;

朋友,社会朋友关系。

而要处理好这些关系的方法,就是后面的“三达德”:智、仁、勇。

智,好学近乎知。人在社会中的社会关系错综复杂,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切换,你是父母、儿女、领导、部下、丈夫(妻子)、朋友,如果你对谁都一样的态度方法,必然处理不好所有的关系,这就需要智慧,先天的智慧当然有,更多的需要去学习,而这些可能学校书本上不教,需要更多的领悟实践。

仁,力行近乎仁。努力去实践去做,怎么做呢,按照仁义礼智的思想去做人做事。

勇,知耻近乎勇。要有自己的原则,礼义廉耻分清,与人相处要做到“和而不流”。

按照“智、仁、勇”的标准去处理“上下级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宗族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就一定会和谐美满。

但是每个先天的智慧不同,对于处理这些关系的方法,有些人一生下来就知道,有些人是通过学习后知道的,有些人是关系没处理好遇到困难后才知道,可不管怎样,只要能够知道应用,对于修行来讲都是一下样的。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处理这五种关系的方法,有些人天生就在实践中安然的、坦然使用这些方法,,有些人是为了利益而去使用,有人则被迫勉强使用,不管是怎样只要去做了,都是一样的。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行之一也”。

《中庸》从“知、行”两方面都给总结了,体现了儒家“知行合一”的思想。

知道了这些,就知道怎么去做人做事,怎么去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那就知道了怎么去修身,知道了怎么去修身,就知道了怎么去治人,也就知道了怎么去治理天下国家了。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