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市场里做投资,还是要有点儿自己的坚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69886.html

来源:雪球

昨天我看到某球友的一个评论“研究银行股就是浪费生命,于自杀没有区别”。这句话真是振聋发聩,让人无力反驳。

我配置了不少银行,这些年好像确实没赚到什么大钱。想想自己今年的收益,区区10个百分点,堪堪能跟上上证指数的涨幅,跑输了沪深,更跑输创业板达45个百分点,白白浪费了大好行情,可能真的有点儿“浪费生命”了。

我的仓位一直非常的重,有多重呢?“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那么重。这么重的仓位,牛市来了,我却“满仓踏空”,实在是有点儿抱歉。

但是说实话,现在的心态保持的还是可以的,不然也不会在市场巨幅震荡的时候,别人都在数钱的时候,还坚持做艰苦的基本面研究,坚持写又臭又长的和股价没什么关系的文章。

因为做自媒体的原因,新加了几百个好友,都是做股票的,经常一起交流,所以我除了要顶住自己的业绩压力,还得时不时的给别人做做心理按摩,抚慰一下别人“焦虑”的心,尤其是那些入市时间还不长,没有见过这种“结构性”牛市的朋友,还没有通过股市赚到钱的朋友,他们的焦虑情绪都是很正常的。即使是老股民,我相信大家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到最后终于修炼得“死猪不怕开水烫”了,能比较佛系的看待自己的市值,看待自己的盈亏。

好心态的前提是,投资体系在过去几年帮自己赚了一点小钱,而且也算是跑赢了市场,这个时候可能就没那么纠结。我的长期投资业绩不好不坏,比较中庸吧,有时候也会和市场上那些比较有名的私募的公开净值去比,看看差距在哪里,差距有多大?好在并没有看出什么显著的差距,尤其是长期投资回报方面,反而是小有领先。如果是和私募的平均水平相比,说是跑赢,也不算大言不惭。

以7月20日的数据统计来看:

私募股票策略今年收益率的平均值是20.21%,还好,前1/4的最优秀私募也就30%。在五年这么长的跨度上看,私募基金的平均累计业绩只有57.3%,我不知道一般人看到这个业绩感觉咋样,我是觉得有点儿不合格的,年化只有10%的样子。全部私募中,前1/4优秀的私募五年业绩85%,50亿规模以上的私募中最优秀的1/4,平均收益%,这两个数据算是有点儿看头了。当然了,这些都是费后收益,实际的数据比这个表现要好一点,但不会好太多,没有特别惊艳的表现。也就是说如果你过去五年在股市里赚了超过一倍的话(我觉得不难),你就没必要找私募了。

对于现在的自己,下一步还是把基本面研究好,再多看几个行业,节奏也不会太快。过去的一年看了七八个行业,写的东西主要围绕银行、券商、钢铁三个行业,其中券商还好,银行和钢铁的表现是真的很一般,银行股更是大幅跑输指数,但是无所谓,有价值的东西迟早会有一个价值发现的过程。最近努力看保险行业,读了五六本书,下一步可能会看化工和有色,都不是什么热门行业。性格使然吧,不喜欢追热门股,热门行业,看着高高在上的估值,始终下不了手。

比如说创业板吧,两年前我就说,创业板的合理价值就只有-点。在论坛上公开的看空某个板块,自然会挨喷,有个伙计特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