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劲松赏析岭梅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携王红、惠玲、王琼诸弟并诗友自天堂寨雨登大别山主峰

傅占魁仰止主峰久,今日始登巅。茫茫四顾无物,云扑复云连。驻足孤崖远眺,引颈一声长啸,万籁起和弦。挥手舒天翼,百会古今贤。

花含笑,山擎骨,水随缘。潺潺何处流响,寂寂自飞泉。雷雨一时喧闹,绝壁几悬肝胆,步步付相牵。抚过沧桑后,仙境在身边。

戎劲松浅析:

这首词,慢赏之后感到确实是一首精品佳作!平淡起始,不落俗套。“仰止主峰久,今日始登巅。”如三清山的司春神女一样,春潮慢涨,风起云涌,一切都在自然的平淡之中感悟暮鼓晨钟,孕育自己早已向往大别山的神情。对于大别山到底应该怎样描述。这里地处豫鄂晥三省交界之处,在中国古代兵燹交伐的历史当中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他像英雄一样傲立在三省大地上。北视黄河,南饮长江。西望大巴神农架,东抱江淮半壁江山。左提武当丹江口,右携九华与黄山。对于这样充满山水诗意的大别山脉,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下笔?也许,一般人或者年轻人见到大别山都很激动,落笔可能诸如“天崩地裂”,“云海苍茫,”“峰擎剑势,”“大别天衡”的词语会马上跃然纸上!但是岭梅不同,此处下笔竟然如此旷达清空。他就用了这几个字:茫茫四顾无物,云扑复云连。你看!大别山茫茫天境,豁然眼前!对于云海的描述,作者用了两个动词“扑与连”之后,便立刻使大别山林海峰岚,风起云涌,活法生象。好高妙的大手笔,却又毫无匠心,不见一丝雕琢的痕迹。此处个人感觉作者深得中庸之妙!起始是作者的感觉,现在是作者的所观!第五六七句是作者的心境!登高山,仰观宇宙,斯事何不壮哉?故天下人当歌以咏志,宽襟长啸!这既是作者的心声,更是大别山的声音!此声一出,万象浑然!千里奔来大别山,黄河东渡过江南。京陵纵有龙蟠势,未必巴东没虎潭。大别山和井冈山一样是革命的神圣领地!当年这里发生了多少次的战争?有多少英雄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作者俯仰今古,百感交汇,于是在词的上半阙的关键处,大手笔开始了:挥手舒天翼,百会古今贤。如此巨手,当代有几人轻松可及?此处作者展现了一个诗人何等的胸襟?也正因为这样才真正具备了一个诗人天生的一等志向和襟抱!能不让人感到壮哉?下片自然清转!“山含笑,山擎骨,水随缘,”承上启下,轻盈抒写。下面作者忽然自问:“潺潺何处流响,寂寂自飞泉。”这里作者笔法一带而过,不加雕饰。清泉的感觉是寂寂的。当然,那也是作者的心境!“雷雨一时喧闹,绝壁几悬肝胆,步步付相牵。”在下面这几句,作者把雷雨喧闹,绝壁高悬,这些壮美的眼前事物看得很平淡!感觉就像顺手拈来似的。可能也是因为看多了!看惯了!看透了!看淡了!所以下笔才会这么自然!为山的壮美,在登临险峻之间,作者付出了多少惊心动魄的艰辛步履,也经历了眼前许多的大风大浪。诸如:雷雨一时喧闹等理性的词语。这些难道不是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魔障吗?从东坡的乌台诗案,我们再联想到清代的文字狱,再看看鲁迅笔下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当时的军阀混战的天下!作为一位饱受沧桑的老人,难道就没有一点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许多无奈痛苦的经历吗?因为我们经历过,所以我们才会为人生留下最珍贵的眼泪!才会写下人生最动人的诗歌!天下千古绝唱的背后往往深藏着人世间多少可歌可泣充满血泪的恩仇!最后作者用了这金子般的十个字:“抚过沧桑后,仙境在身边”!这才是作者全词的最高潮!一个抚字如同辛弃疾的“搵英雄泪”那样的沧桑痛苦,孤独!这种心声谁知道呢?谁又会为作者相抚心灵的眼泪?“落日露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如同辛弃疾一样,人生的三层境界,作者此词已经悟到了人生的极高境界!如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道法自然!天地即吾心,吾心如宇宙!为什么一个年轻人遇到挫折痛苦不堪的时候会放声大哭?为什么当您问一个老人曾经经历过什么痛苦的时候,老人为什么会付之淡淡的一笑?这就是人生不同的境界?生在红尘,超然象外!谈笑生死,飘然去来!此词没有完全为了填词而填词!语言自然生发。用笔轻松自如。视野冲淡浑然!线索,气脉,意境,气象,章法,形象浑涵自然,用意极深!细读此词当为不可多得之上乘作品!岭梅却常常自谦,写得不好,见笑了。还望大家平等欣赏,多多批评!读者如果从作者的《衔石集》的作品当中细看他的代表作之后,大家就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何等襟抱的旷达诗人!敬礼!问好这位学着型的诗人!我为能成为这位诗人的弟子而感到自豪!

年8月25日立马昆仑起笔于中国苏州吴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