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一夜之间,职场上的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为什么,职场上本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80后变得暮气沉沉?
是谁拿走了80后员工的幸福
80后在没有步入职场之前他们是幸福的。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他们都不缺。当他们步入职场,然后迅速沦为这个阶段的底层的时候,发现自己穷的只剩下裤兜了。再然后,他们就没有了幸福……
说物质很俗。幸福感说到底其实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是却和物质基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80后忍受着高昂的房价,吃着无处不在的垃圾食品,喝着不洁净的水,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交着全球排名第二的税赋,享受着全球倒数的福利,所交养老金的70%被不用交养老金的公务员所尽情挥霍,用着比美国高的电价,开着比美国贵的车,烧着比美国贵的油,跑在世界上收费最多的高速公路上,而得到的却是低廉的工资。没日没夜的工作,什么带薪休假旅游,对他们来说那简直就是神话。
关于精神层面的。几十年来,主流文化都在赞美青年,说青年身上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独立自主精神。而独立自主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不依赖父母。但是,在中国,人们购买首套住房的年龄是27岁。假定他们18岁上大学,22岁毕业,仅仅工作5年,他们当然不可能具有购买房屋的能力。自然这笔钱出自他们的父母。所以,他们自自然然上学要听父母的、选专业要听父母的、选什么职业要听父母的、甚至与谁结婚和生孩子之类的全必须听父母的。如果人生的大事,基本上都不能自己做主,谈何独立?
爱情是个奢侈品。在高房价时代,还有所谓真正的爱情吗?有人说,现在人谈恋爱是越来越不浪漫了,而且功利心目的性非常明确。男人追女人不再是花前月下,而是去开房间,直奔主题;女人找男人首先关心的是硬件配套设施.所以,当房子变成结婚的必要条件时,80后还哪来真正的爱情?因为,当他们结婚的时候,每个人首先都会考虑对方父母买房的能力,这样的计算会让人们的结婚决策变得扭曲。这样一来,美好的爱情荡然无存,又何来真正的幸福可言?(《80后为什么不幸福》)
80后员工的世界,别人不懂
不管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爱情的,80后员工都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80后的一代,小时候都被教育成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但是等真正走上社会,这些所谓理想与追求在现实面前往往不堪一击。升职、赚钱、买房、结婚生孩子这一些在理想主义面前庸俗不堪的事情一件件被提上议程,变成了压在80后肩上沉重的负担,而自己究竟追求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往往不得不摆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
曾经被贴上轻狂,张扬,离经叛道等标签的80后不同于70后或者60后,作为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80后更有思想,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愿意去努力追求,而当他们意识到他们追求的东西很难甚至永远不会得到的时候,这种追求必将成为一种终生的遗憾,拉低他们的幸福感。
普通人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一个相爱的恋人,几个交心的朋友,一些能够放下世俗的事情静静阅读思考的时间,或者节假日能够放松到处走走的心情。但是这一切似乎并不过分的要求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
追求更高目标的人往往更痛苦。对艺术的追求,科学的探索,环保的实践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无法直接转化为物质基础的,想靠这些东西谋生,往往需要把它们商业化,而商业化只会让他们的理想沾满铜臭,而这对于追求纯粹的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为了赚钱,许多人不得不从事自己并不喜欢的行业,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自己纯洁的爱情在高房价下又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或许80后有一些人已经事业有成,但他们无一不是牺牲掉自己的时间换来的。
80后的幸福靠自己,也靠他人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成为80后幸福感丢失的重要原因。
站在四十不惑的路口,80后员工到底幸不幸福,这是一个问题。员工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难免会产生一种职业枯竭病,比如说对工作缺乏热情、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效率有所下降等等。80后员工也不例外。但作为主办军,80后员工如此,其消极影响,难以估量。
幸福是什么?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工作只是为了谋生?积累了大量财富,就等同于成功?成功了就必然幸福?对于这些问题,80后员工都懂。但有时候却又不得不妥协。其实,幸福也可以来得很简单。
80后员工要转变自身的价值观念,调整对工作的态度。诚然,薪水是生存的基础,但我们所要追求的,则是在薪水之外。选择你热爱的职业,培养你对工作的感情,达到幸福的中庸境界。这才是工作。
除了80后转变工作心态,企业也应当采取相应的举措,发挥激励管理的正能量和企业文化的价值,让这些仍然在努力奋斗的80后员工能够敬业、乐业和自我实现,拥有归宿感,提高忠诚度。
80后职场精英
首先,建立职业规划,将80后员工后的成长与公司发展相结合,让处于而立之年的80后们,将成长的强烈愿望化为具体的行动,不再只是冲动和迷茫,而是归于理性的诉求,形成正能量。
其次,为80后员工提供锻炼的平台。视具体情况,或者提供施展身手的更大的空间,或者促成其尝试挑战新的领地,鼓励其更加努力、自信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并提供与目标对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然后,为80后提供培训的机会。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变革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80后的工作充满挑战。要让80后青年通过学习,获取新的信息、理念与知识,突破工作的瓶颈,提高工作的技能,对工作能够更加胜任,跟上快速变革的时代,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成长之路上一步一个阶梯
企业在80后员工的人生轨迹中,应扮演的角色是幸福加油站,必须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了解80后的压力和困难,80后对成长的渴望,80后的思想动态,80后的健康状况等等,从而采取相应的行为措施。
因为80后懂得,一个工作归宿,往往意味着幸福。只有在那个能被称之为归宿的企业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幸福才会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