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竹简揭示子思和易传彖的关系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www.wzqsyl.com/m/

易传十翼,都是战国以后的作品。

和孔子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是与孔子的嫡孙子思关系很大。

不仅《大象》、《文言》等主要易传都是出自子思本人或者其门人之手,就连《周易》本经,也是子思本人完成的。

最确凿的证据,来自郭店楚墓。

不妨细品。

一、郭店楚墓与子思

湖北,郭店。

这里发掘了一座年前的战国古墓,墓中发现了大批竹简,上面有不少失传已久的古书。

其中,有两句话提到了《周易》。

我们上回说到,这两句话,都与易传《彖》有关。

故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行其职,而谗谄无由作也。观诸《诗》、《书》则亦在矣,观诸礼、乐则亦在矣,观诸《易》、《春秋》则亦在矣。——《六德》

“《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诗》所以会古今之志也者;《春秋》,所以会古今之事也;《礼》,交之行述也,《乐》,或生或教者也。——郭店楚简《语丛》

这两句话,确证了《彖》和其他易传一样,也是出自子思或者其门人之手。

因为绝大多数专家都认同:郭店楚简的儒家古书,都是出自子思及其门人。

《鲁穆公见子思》更是明确记载了子思本人的言行。

二、易传《彖》的作者

有关易传《彖》的形成年代和作者,除了《史记》里面已经被证伪的孔子说外,近人有三种说法。

一是认为出于战国前期孔门再传弟子馯臂子弓(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二是认为出于战国后期(孟荀之间)儒家后学。(朱伯昆《易学哲学史》)

三是认为出于秦汉之际荀子后学。(李镜池《易传探源》)

这些猜测,全部都是错的。

郭店楚简等一大批先秦古书的重现人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子思。

子思及其门人弟子,是大部分易传的作者。

易经本身更是经过子思之手最终整理完成。(本号系列文章有大量证据)

证据就是《六德》之中首先提到的夫妇。

为何要把夫妇之道排在六德之首?

子思在《中庸》里面就说: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子思还在《周易》上经第一卦的爻辞里面,化用了《诗经》里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把它们改成了“飞龙在天,或跃在渊”。

为什么要引用这两句诗?

因为它们代表着从夫妇之道发展而来的君子之道: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中庸》

《周易》的下经第一卦《咸》,同样也和夫妇之道有关。

《荀子》就说

“易之《咸》,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

三、《彖》的核心

子思本人的思想,与《周易》和《彖》有很多相同之处。

最最核心的,还是一个“孚”。

《周易》里面反复强调了“孚”。

孚,就是诚,也就是《中庸》的核心思想。

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

至于《彖》的核心思想,就是反复提到的“中”。

以刚中也。

尚中正也。

以正中也。

刚中正。

刚中而志行。

中正而应。

大中而上下应之……

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这个“中”,就是《中庸》的“中”,也是“中孚”的中。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子思

由此可见,子思作《周易》和易传,铁证如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