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地平线这世界哪有什么乌托邦

乌托邦,即为空想的国家。

它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同时也是人类永远无法达到和超越的地方。

回过头来看《消失的地平线》,康韦一行四人在香格里拉的一切经历,都像是一场空想。无论是卡拉卡尔山还是蓝月谷,无论是长寿之谜还是最高喇嘛,都像是康韦他们在自己头脑中意淫出来的社会景象。

真的有这样中庸无为的社会吗?香格里拉真的存在吗?

我们有必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那是一战后经济危机期间,二战的风雨也即将来临的欧洲,西方社会充满了沮丧、不安和动荡,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幻想出一个香格里拉,无非就是给人们一个精神寄托。

适度与中庸的悖论

康韦他们在同香格里拉的接触过程中,了解到当地人普遍信奉中庸之道,视适度为美德。

然而从康韦他们进入蓝月谷开始,这个适度理论就不成立了。

后来在最高喇嘛口中了解到,香格里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外面找人到香格里拉,以保持当地的活力。

但事实上那些人(包括康韦一行人在内),都是被强迫来到此地,或者是不得已流落到此地的,他们很难独自离开,这种对来者的强迫,能叫做适度吗?

我们还从最高喇嘛口中得知,香格里拉的人都会努力修炼,以求时间永驻长命百岁,如果我们把这理解成一种强烈的欲望,那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之下,何谈适度与中庸。

无为而治的悖论

在香格里拉,人们相信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于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最讲究的是顺其自然,任何事情不强求。

在这种理念下,我们再回头看看康韦他们来到香格里拉的历程,实际上是在最高喇嘛授意下的一场有计划的阴谋。

他们为了能找到人来香格里拉为这里灌入新鲜活力,为了找到继承人,不断在搜寻外人来到此地,甚至费尽周折,那个在美国学了几年飞机并且混迹于巴斯库尔等地的香格里拉人便是鲜明的例子,千方百计只为给香格里拉带回去几个人。

这样的费尽周章地寻找继承人,与无为而治相去甚远。

所以这也是为何在康韦逐渐认同这种无为而治的主张时,马林森的一席质问后,他无法反驳,他发现最高喇嘛嘴里所讲的无为,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计谋,这让康韦感到很不舒服,于是突然就决定了和马林森一起离开。

蓝月谷的悖论

蓝月谷是一块充满祥和、宁静、永恒和神秘色彩的净土,那里有宜人的自然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宽松的人文环境;

时间在那里能够永驻,人可以获得长寿,但是人一旦离开了蓝月谷,就会立刻衰老甚至死亡。

这才是真正的蓝月谷,一个呵护脆弱的地方。

蓝月谷就像是一个温室,让进入其中的人受到环境的麻痹,以为自己进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事实上更像是进入了一个温室大棚。

在这里你卸下所有的抵抗,同时就被套牢在这个地方了,一离开便是灭亡。

洛岑的过去与将来

洛岑是在香格里拉寺庙里修行的一个满族女子,出身与满族皇室,却在前往相见订婚王子的路程中迷失方向,被带到了香格里拉。

那时的洛岑似乎比任何人都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即便没有抗拒,但总是郁郁寡欢。

她和一群男喇嘛一起修行,即便自己的修行在不断进步,身体长寿面容保持姣好,但是心中仍然保持着对整个世界的热情,而绝不拘泥于香格里拉。

后来在马林森的鼓励下,洛岑和他,还有康韦一起走出了香格里拉,即便离开香格里拉,洛岑很快就会老去,甚至成为医生口中那个“从没见过能那么老的人”,但是不得不说,洛岑就是对香格里拉最好的反驳。

正如书中所说,康韦在马林森和洛岑的举动之下意识到:

梦境已经在触碰到现实的那个瞬间开始消融

正如一切过于美好的事物一样

整个世界的命运在年轻与爱情面前

轻如云烟

自成一体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像康韦一样

藏着一个自成一体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缩影是香格里拉

或者其他什么地方

但是这个自成一体的世界

在现实的冲击下

显得那样虚幻和岌岌可危

我们不能用一种空想来麻痹自己

这是一种逃避

与其逃避

不如寻找内心深处的安宁

乌托邦是没有的

在尘世找到寄托便足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