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峻冰传统诗书礼乐的现代启示从走

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文/峻冰

书写本事的诗意盎然

《走马锦城西——五百年前的诗意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以下简称《走马锦城西》)是成都市青羊区作协副主席黄勇的新著。作为作家,他以四川地方武术门派盘破门为叙事重心的长篇小说《盘破门》(四川文艺出版社,)曾给人留下较深印象。颇有意味的是,黄勇显然不只是会写虚构作品,非虚构同样擅长,《走马锦城西》即是明证。

《走马锦城西》以明代第七任蜀王朱申凿之诗《锦城十景》、第九任蜀王朱让栩之诗《成都十景》为依循文本,以史学材料及实地考察为领悟想象之翼,轻轻翻开厚厚的成都历史,小心拂去其上久积的尘埃,用散文笔法穿凿史学典章,品诗词韵味附丽旧时美景,让年前的蓉城十景(龟城春色、浣花烟雨、市桥官柳、草堂晚眺、霁川野渡、墨池怀古、菊井秋香、閟宫古柏、岷山晴雪、昭觉晓钟)于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渐渐在今人面前一一清晰起来。

从流失日本的《蜀王文集》里探源,《走马锦城西》既有旧时成都十大美景的诗意抒写,蜀王诗词及杜甫、纪晓岚等人诗文的品读览阅,亦有题涉物质现实的与明代政治、军事、经济、旅游、宗教、民俗等诸方面关联紧密的铺叙直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书既可谓是文学的、诗学的,也可谓是史学的、考古学的。或者说,它具有明显的文学史、文化史的意义(尽管有点儿遗憾的是,一些文献的出处因体裁原因而被略去了)。

文化经脉的礼乐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除《走马锦城西》从 章到第十章所述成都十景的生动明丽、诗意盎然外,还有其序章顺时记述的明代蜀王们的道德文化建构,尤其是首任蜀王朱椿以诗书礼乐化一方的明智之举。

作为朝廷里读书好学颇负盛名的“蜀秀才”,朱椿“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其洪武二十三年(年)就藩成都后,不仅就居于颇具规模的蜀王府(即为后人广为传说的古皇城,位于今成都天府广场、红照壁一带,蜀地的皇城文化便源于此),还以中原汉学教化蜀人,且遵佛道向善,轻徭薄赋,使人知礼安业,遂致蜀中大治。

实际上,由朱椿开始的蜀地兴盛局面及诗书礼乐传统,深深影响了成都的本土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成都十景之所以能成为成都十景且为人广为赞誉的深因了。

礼乐制可上溯至周代,作为文化制度,其与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并行。“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朝野讲究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发端于此,世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至春秋末期,“礼乐崩坏。”

孔子研习“六艺”,尤传“礼、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也即是说,国家、民族要和谐稳定,必合乎礼,正乎乐。正因“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而无礼则劳;身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故“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孟之说,强调行礼乐,施仁政;倡入世进取,礼乐化民,中庸节制之“有”。老庄之说,虽言出世,讲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倡行天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但究其根本,应该还是“有”,也即自然之有。

在此意义上,儒、道共通,“有”、“无”皆有。至于公元前后传入中土(隋唐时最为兴盛)的佛家讲空(弃绝物欲,重道德修行),求来世福报;而现世则传因果报应,劝人向善,施行仁德,恪规守矩。至唐宋大一统繁盛之世,化于诗词礼乐之中,儒、释、道的精髓已深度融进芸芸众生的人文精神,积淀为较稳定的集体无意识,并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礼俗传统。

俗言中国乃东方礼仪之邦,此之谓也。

景观重构的文明肌理

礼乐文化的肌理,自然主张人要有审美的眼睛。唯此,才能发现美:而美景、美境与观察者和悦的心情、心境有机融合,主客观同理相应,美的对象便不仅仅是被发现的,还是由衷的——不同文化层次、理性认知的人,对同一对象(物象、景物)显然有着不一样的审美判断。

《礼记·乐记》言:“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称文,谓之音。”黑格尔也说:“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遵礼而好乐;音乐作为美的物事,托物寄情,使人和悦、向善,尚“君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多了,一个社会便就更为和谐了。

佛法昌明“六和”:“身和同往”言社会相处之道,即人之行为不应侵犯他人;“口和无诤”指言语交流之道,即人之言语应和谐无诤(争论);“意和同悦”谈共事者之精神旨归,即应志同道合、团结协作;“戒和同修”说世间法制追求,即要自我诫勉,人人平等;“见和同解”指思想统一,即一个集体、种族应在思想建构上达成 共识;“利和同均”明利益均分之原则,即在利益分配上应均衡分配,无有偏私。

很明显,这是一种高尚的文化理想。将其引入物象、景物的审美判断,拥有这一理想文化高度的人多了,对同一审视对象便易形成共识,达至共同审美。而言传身教,推介开来,欣赏的人多了,久之,对某种具有一致性审美品质、为某种意境、氛围所萦绕的景观、景物达成相同认知;美的心灵与能够引起美的情感的景观的高度契合,一如成都十景之类,便自然而然地成为族群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了。

毋庸置疑,礼乐文化是需要传承的;而传承则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机制。可以说,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方能促成一个社会良好教育机制的达成。

深入探究,家教实为根本、基础。有了好的家教,学校才可以进行良好的继续教育;进入社会的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后可谓有文化的人多了,俗世便会更和谐,更尚礼乐传统,更求垂范价值。久而久之,优良文化的传承自成现实主潮,世俗文化也才能正向兴盛,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方能兴盛发达、长治久安;小处言之,更多的人有了文化,即更多的人文明了,便才有更多发现美的眼睛,而物象美景便会被长久记忆并被广为传播了。

而这,也许是《走马锦城西》一书给现代成都,甚而为广大国人提供的另一种并非不重要的启示吧。

峻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四川省校园文联副主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9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