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廉)
何谓文学修养?文学修养亦云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
谈及文学修养,脑子里即闪现如鲁迅、巴金、郭沫若、萧红、朱自清、徐志摩、汉、夏衍、张爱玲、沈从文、梁实秋、瞿秋白、卞之琳等一串大名鼎鼎、灿若星光的“大家”。
大凡这些文学修养极高的“大家”,大都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修道”过程。或是博览群书,或是对社会的深刻剖析了解,或是对中外历史的穷尽深究……,总之认真读书、了解历史、品味哲学,加上学会观察分析社会人生,都是成就“大家”的重要路径。当然,还有个人的天赋禀性基因。
无论怎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以为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大都莫不是首先要从字开始,不懂字是不可以成文的,它就象垒积木一样每一块积木就是每个字,所以首先从字开始。
也许有人说,我识字,几千个是不成问题,我可以看得懂所有的报章和书本,对不起,字不仅是你会识读就可以了,要深解其意。比如“一”字,“一”除代表数字外,还有:始,开,起,首,单,独,元等等意思。你从这些意思就可以理解到不少的词语:一元之始,一石二鸟,一生一世,一声令下,一分为二,一人独行等多个意思。另外你还可以从部首去了解字的来源,从繁体字到简体字去了解字的发展,了解书法中的草书。总之你一定要以字去开始。
开始对字有兴趣之后,你自然慢慢对词有较深的理解,从词开始你又会觉得对书本文章有比以前更深的认识,这样就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
一且进入逻辑抽象、概括提炼阶段,就跨了一大步。我们这些曾经爬过格子的,大都有这种体会,有时抓耳挠腮,急得团团转,就是写不出一篇满意的东西,无章法、无韵味。这种现象多是从现实素材中抽象概括不出来,架构不清。文若其人,一个逻辑思维不清,平时做事没有条理,不善于与人沟通,不善于与人交谈,写的文章多是如此。
所以接着就有个有条理去做人做事的阶段。这期间多与高人交谈、沟通是很有助对文章的结构的认识,比学什么语法更有用。不论什么文章,只要清楚地交代好事情的始末,条理清晰,也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了,起码人家一看就知道你在说什么事,事情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开始不要期望能有什么好的漂亮词句。
我们南方人爱吃鱼,所以就会吃鱼,不容被鱼刺扎伤。因为鱼,无论大小基本上都是一根大刺,抓住大刺,顺着自上往下撸,旁生小刺就不话下了,一般来说不会被卡住。这就叫“提纲挈领”,纲举目张,逻辑性就有了。再加上又有生活、有无穷的词汇,那就好办了。如果辛弃疾、岳飞不是生于战乱之中,不是生于外族入侵、家国沦陷之际,不是一生怀才不遇,际遇坎坷,他能有这那样的悲壮的情怀、词句吗?类似“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多美!
有了字、词、基本逻辑思维。再博览群书,就大有补益。至于收益多少就看个人的修为了。但有一样我觉得需注意的,不要只看近期的文学作品,要多看一些名著。明清小说不错,元曲神韵,唐宋的诗词,这都是很好的熏陶。例如《周礼》、《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君王论》、《史记》、《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曾国藩家书》、《毛泽东传》、《全球通史》、《战争论》、《冰心散文集》、《家》等等。我自己打小从读《幼学琼林》、《千字文》、《百家姓》开始,慢慢读和背,那句子美的背时搖头摆尾,其实也是似懂非懂。
“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觉得读书很开心,我实在不解读书“苦”从何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何苦之有?哈哈,实在不明白!
我以为读书可以培育自己的悲悯情怀。尤其古典文学,始终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核心单词:感动状态。古典文学流芳千古,千锤百炼的就是感动人的佳作。感动,在于它的悲悯精神与悲悯情怀。慈爱的主教借宿给冉·阿让,而冉·阿让却偷走了他的银烛台被警察抓住,主教却说这是他送给冉·阿让的,这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祥林嫂于寒风中拄着拐棍沿街乞讨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沈从文的《边城》中爷爷去世,只有翠翠一个小人儿守着一片孤独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我们在一切古典形态的作品中,都体会到了这种悲悯。
读书可以给自己输入历史意识。文学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历史,而一个具有历史意识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有质量的人。是否绝对了一点?可以说,传记录采的往往是个人经验中并不重要的东西,而省略掉的恰恰又是个人经验中最重要的。这当然是相对而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说使枯燥的历史变得有血有肉。传记作者只能有一个视点,即他本人能够目击的视点或他人所目击的视点。一句话,他必须写他看到的和别人也确实看到的。他不能超出目击者的身份。而小说作者的视点却可以有两个。历代的传记,还往往受一种统一的道德标准的要求,加之相当大一部分的撰写是在官方的组织下进行的,因此这些传记所记无非是一些功名功德上的事。
读书能激发自己的想象潜能。人类的精神世界完完全全是人类在没有任何外力帮助下自行创造的。造物主给了我们阳光、空气和土地这样一个纯物质的世界。人类自己建造了一座硕大无比的精神宫殿。如今,在人类浩瀚无涯的思维空间里,已缀滿了概念、音符和画面。创造,从而使人类不断进化。当下我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情感方式以及感觉能力、心理结构等,较之从前,有天壤之别。人类以连自己都感到吃惊的速度不断改变着自身,一次又一次地超越祖先,甚至超越本我。除了基本欲望仍然保持着必要的自然属性,人类的心理内容几乎是全是新的。人类一步一步地走出蛮荒,使自身的文明程度一步一步地提高。人类的聪明甚至达到了妨碍和破坏自己的程度。这些都与读书有重要关联。
读书能强化自己的说理能力。一个人应当有两大基本能力:说理的能力和说事的能力。但在我们的理念里,说理的能力几乎就不被我们所意识到。现如今,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会议,人们粉墨登场,都是在说理。人们就是为了说理,为了在说理上一决高低,而从五湖四海聚集到一起的。评价一个人的质量,从来就是以一个人的说理能力来衡量的。沙龙、讲坛、聚会、广场,实际上都是说理的场所。人们被理性而征服,而兴奋,而愉悦。读书则教会了我们理性思维。
至于读书可以提升语言文字水平,那就更不用赘述。哲学终于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是通向语言的。语言直接关乎我们认知世界的深度和表达的深刻。而后于语言的文字使一切认识得以落实,使思想流传、传承成为现实可能。
总之,读书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
而文学修养的升华又是另一种存在的最好体现。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