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秀的文化第四部分

《最优秀的文化》第四部分

半本体哲学,前承中华哲学的中庸之道,尧曰“允执其中”,舜继承为“执其两端,用中于民”。老子说“不若守中”,孔子感叹“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国古代经典《中庸》指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后来的执政者和圣贤,对中庸之道的精彩论述源源不断,直到乾隆还总结性地指出:“天下之理,惟有一中。”更近一些,蒋介石为自己起的名字就是“中正”,毛泽东也说:中庸之道“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从哲学本体看,中庸之道的核心是“中”,不是“庸”。最实际地说,中华文化的伟大意义是“中”,包括中国、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谓的伟大意义都是“中”。

中庸之道并非像陈伯达所说的那样“是孔子的一大发现”,这种思想甚至不是尧舜最早发现和继承,它来源于伏羲的阴阳中道。伏羲“一画开天”,上为阳,下为阴,一画居中实为中道。众多先哲已经讲得非常明确,易经的卦象是伏羲所制,囊括了最早的八卦和后续的众卦的《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八卦的核心是阴阳,阴阳共赢的必然规律被伏羲之后的圣贤称为中庸之道,遵道而行则万事皆《易》——简易、变易、不易、交易、和易——多易合一。而且必须切实有意识地以一驭万,才谈得上真正的《易》的高智慧,即才有后来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等等系列理论阐释和社会实践。

依据两千多年前的大量文字记载,结合“贾湖、西水坡、双墩、二里头、殷墟”等更早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还有黄河中部区域的伏羲庙和伏羲陵等历史悠久的地面建筑遗存,可以确定一条明显的逻辑链:从伏羲开始算起,阴阳中道在中国没有断绝地传承了一万年左右的时间,确实非常惊人。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虽然“中”字也是抽象和具象的共赢,实际上阴阳共赢的统一本体却是半;因为“阴阳”能够各为其半,无法各为其中。这就是尽管中庸之道十分优秀,但是仍然导致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根本原因。

找到了中庸之道的真实本体,就使之彻底准确化,可以毫无事实和逻辑漏洞地消除“阴和阳、多和少、心和物、生和死、苦和乐、爱和恨、中道和极端、已知和未知、物质和精神、有限和无限、抽象和具象、变化和永恒、发展和回归、运动和静止、自由和限制、人民和政府、公有制和私有制、测不准和测得准、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暗物质引力和暗能量斥力”等等一切现象的迷乱和对立;其完美无缺的世界大同,自然而然就能够让人类明白“万物一体”的真相——打开走出宇宙和知识的“双重迷宫”之门——高智慧地消除一切分裂和恶斗。这种必然性不仅惊心动魄,而且符合人类的完美理想,更符合宇宙整体的完美事实。

必然性也可以称为必然规律和必然逻辑,后者更偏重于哲学意义。宇宙万事万物及其概念的数量无穷无尽,范围也无穷无尽。这个结论,正在被科学不断扩展的观测所证实。有限宇宙,仅仅是理论假设,其中有太多的事实和逻辑的漏洞。分体的数量无限、范围也无限,本体及其必然规律却是统一的和唯一的;否则,多种必然性就会相互湮灭,使宇宙无法存在,其中的事实和逻辑都毫无漏洞。

高智慧者应当明白,半本体不同于半分体,二者不容混淆。半本体唯一就是“半”自身,本体概念仅仅是对“半”抽象表达。半分体是各种对应关系中的宇宙万事万物及其概念,都有具体内容,例如中道和极端、自由和限制、民主和独裁、物质和意识、概念和内容、神界和俗界……尽管所有分体都“各为其半”,然而它们又都具有半性,时时处处“归半而一”,无法背离半本体。过去的哲学体系的错误,不在于它们有万物归一的本体,而在于它们的本体不是半,所以无法自然而然以一驭万,人为规定的以一驭万都必然自欺欺人。浅显而专业地说,水、数、道、心、中、物质、精神、上帝、自由等等,那些所谓的以一驭万的本体,都仅仅是半分体——把分体当成了本体,必然本末倒置、漏洞百出、遗害无穷。

能够选择和无法选择终极确定地“归半而一”,所以,时时处处都无法背离的半本体,不仅不会剥夺人类的选择权,还会为高智慧分体的选择提供避开意外的绝对可靠的存在基础。半本体无法选择,半分体却可以选择。高智慧的半分体更可以选择,即便不选择其实也是做出了一种选择。每个人都不是半本体,而是半分体。半本体有唯一的具体内容,半分体则都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不同信仰人的言行也肯定不同,怎么会无法选择呢?当然,不同和相同必然“归半而一”,对此“日用而不知”就是无意识的自存选择,对半本体自欺地拒绝也属于不同的半分体选择,他们都与“半”毫无矛盾。在真实的本原上,选择只能因半本体而存在,无法因其它东西而存在。其它所谓的本体,由于不是“时时处处都无法背离”的一真道,不仅会动摇人类的选择基础,使选择陷入不确定性;更会动摇人类的存在基础,最终导致自我毁灭。”

存在和非存在的本质是有和无,我和非我的本质是自我和他者,两方面的半本体性都非常标准。惊人完美的相同逻辑,半和非半依旧“相反相成、互为前提、缺一不可”,仍然具有标准的半本体性;半本体和半分体,也仍然“各为其半、归半而一”。这就在逻辑的起点、过程、终点“即三”地确证了半本体,避免了其它哲学本原性的致命逻辑漏洞。半这个汉字——左半、中间分界线、右半——“即三”的事实一看就知,无法质疑,更无需编造。基于这种铁证如山的事实和逻辑,“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长宽高”的空间、“圣父圣子圣灵”的上帝、“红黄蓝”的三原色、“天地人”的世界等等才得以“三位一体”,宇宙才能如此丰富多彩;万事万物及其概念,才有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基础。从四全貌角度讲,半本体的“即一、即二、即三、即万物”性,直观和隐观共赢,抽象和具体共存,一通百通,毫无漏洞;不像其它所谓的本体那样,其第一性只能人为规定和抽象认知——漏洞百出是注定结果。从整体角度说,宇宙万事万物及其概念之所以能够存在,终极原因就是半本体惊人完美的统一必然规律,准确显示了普遍真理这个抽象概念的非人为的具体内容:一真道、二特征、三性质、四全貌、五原则。

未完待续

东方寻根摄影《核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