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到底是什么为何能让孔子更进一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pf.39.net/bdfyy/jdsb/170125/5212066.html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pf.39.net/bdfyy/jdsb/170125/5212066.html

老子的道到底是什么?一为“天运”,讲天地日月星辰运行规律,以天法道,阐述自然科学之理。二是“天道”,因自然而言人行,化天道而入人道,强调人道法自于天道。三是“天地”,自此超脱于人道,“忘己”而“入天地”,天人合一。四是借田子方之口,讲述至人之道,阐明天人合一的情景,与《老子》中的“天之道”、“人之道”、“圣之道”相合。五是“知北游”,以“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点出了水于气的转换循环,而水与气,则是生命的本源,正应和“上善若水”而“几于道”的思想。老子强调人道法于天道,但最终都依顺于自然之道,而这一观点,深深影响到孔子晚年的思想,也为孔子的自然科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

后世庄子习道,对老子的思想有所继承与发扬,故而世人将其作为老子的再传弟子,老庄并列,俱为道学大家。与庄子以书识人不同,孔子直接问道于老子,受老子的直接影响更大,所传的学问却和庄子的道学不尽相同,最后集大成于儒学,开创后世两千年第一显学。

其原因,就在于这次闻道之后,孔子将老子讲述的道,与自己所熟悉的理论结合起来,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理论。这个新理论,就是“水”的哲学。

天道贵柔。《论语·雍也》中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子罕》中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孟子·尽心上》中说孔子“观水有术”,而《荀子·宥坐》中,则记录了孔子的观水之术:“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

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荀子·王制》中,也曾引用孔子说过的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

孔子为什么这么看重水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几于道”,水中包含有他追求的道德原则。孔子在其多篇著作中表达了“水之柔”的特性,如《诗经》中“温柔敦厚”精神,如《论语》中“温良恭俭让”原则,再如叶舒宪先生提出的“中庸如水”,人应当顺势而为,而不合中庸者,即为“狂涓”1。“中和”也是水的哲学,喜怒哀乐没有发作失控叫作“中”,各种情绪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叫作“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就是天下的“至道”。君子如果能将“中和”做到了完美的程度,那么天地都会赋予其应有之位置,万物亦将润泽和养育之。可见,“中和”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极为高尚的修养范畴。而孔子都用水这种自然之物的特性进行阐释,表明孔子对水的科学特质有着深刻认识,对水的性状机理研究达到了较高程度。

正是这个核心观点的加入,孔子的学问也就在老子的学问上更迈进一步,走上一条与传统道家思想不同的新路,成为了影响后世儒学昌明的奠基石。孔子的思想,与后来发扬老子思想的庄子之间,才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