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庸”其实是儒家学说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尽管历代以来,人们对于“中庸”早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理解,但是,《中庸》这本书中的解读,无疑是最契合于儒家学说的诠释之一。
在首章中,子思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且基本的解释,即: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古之圣人图在子思看来,人在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是“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就可以称之为“和”。
所谓“中”,其实是人人都具有的本性;“和”则是大家共同遵循的原则,如果人人都能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便各在其位,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言外之意,当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绪时,其内心必然是平静淡然的,这种状态就叫“中”,然而事实上,但凡是人,就一定会有喜怒哀乐之情绪,没有人可以例外。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