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叶好茶,觅一品芳香以浙江为始,沿丝绸之路探访中国古老茶文化奇秀武夷甲天下,这里远离喧嚣离自然很近,和茶香最为密切我们的寻茶之旅便由此为开端武夷山“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山涌千层青翡翠,溪摇万顷碧琉璃”碧水丹山构成一幅天然图画,如人间仙境。山内群峰竞秀,幽涧流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武夷山岩石,富含腐殖质的酸性砾壤这种土壤,正如陆羽《茶经》所说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的烂石、砾壤土层,是茶树生长的天然沃土。一方水土养一方茶。奇峰曲水、高山深壑……让这块土地,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绝佳发酵地。武夷山茶的起源据当代茶叶专家陈椽等考证在二世纪时由西向东传播不久武夷山就有了茶武夷山茶历史悠久,备受文人墨客称颂。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时期(公元年---年)而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见于《崇安县志》中的唐朝孙樵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一书中唐代是茶叶迅速发展的时期,最早咏武夷茶的便是唐末乾宁进士徐夤他在《谢尚书惠蜡面茶》一诗中咏道: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香茶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宋代丁渭、蔡襄、苏轼、董天工、范仲淹、朱熹等文人墨客、达官名流,纷至沓来,武夷茶叶名声大振,驰名天下。元大德年间,武夷茶叶已与建瓯北苑茶并驾齐驱,被誉为“茶中仙子”,秀于茶坛。皇家在福建武夷山建造“御茶园”,督制“贡茶”。清光绪年间,贡茶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开始走向世界,香飘欧洲及东南亚各国,在英国成了王公贵族竞相追逐的珍品。光阴流转,无论武夷茶的制作技术和品饮方式如何变化它发端于唐宋时代的那份高雅幽远宁静和谐的茶风古韵却始终如一由此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武夷茶文化便成为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武夷山,儒、释(佛)、道三教同山“三教”文化有如武夷山三花峰“三花”并蒂;三仰峰“仰之弥高”武夷茶汲取山川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大自然赋予其俭朴、清纯、和静的禀性与儒释道推崇“和”“静”“怡”“真”相一致因此,茶便与儒释道结下不解之缘三教的存在,推动了武夷茶的发展而三教思想之精华,又丰富了武夷茶文化的内涵古语云“东周有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熹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在武夷山生活近50年,在此著书立说创建武夷精舍,授徒讲学,以茶促人,以茶论道其思想精髓主要体现在“中庸之道”或称之为“中和哲学”“和”既是儒家的世界观,也是儒家的方法论“和”“静”“怡”“真”为武夷山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同时也是茶道的基本精神所在其中以“和”为最高境界从武夷山茶叶的采摘时间来看,采摘的时间要恰到好处春茶一般在谷雨后立夏前采摘夏茶在夏至前,秋茶在立秋后其次从武夷山茶的加工制作上看武夷山茶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原理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更加醇厚工序繁复,工艺细致最后从武夷山茶的品茗上看,武夷山茶的品饮注重品环境的营造“插花、挂画、点茶、焚香”为茶道四艺在武夷山茶茶艺表演中“焚香静气”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此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种祥和的氛围所以,不能不说武夷山茶文化思想和儒家思想之间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茶与儒道的结合,形成茶文化园中一朵奇葩茶道即人道(《礼记》人道称:是故人道亲亲也)其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静,人与人的和乐茶道亦禅悟之道茶道更是“天人合一”与人自然和谐之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