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来“宦官”这个词,不说臭名卓著,也可称得上是声名狼藉了。特别是到明朝时期,那些飞扬跋扈、无法无天的宦官,似乎给人的印象,除了牛,就是横,谁要是招惹上了这些人,准没有好果子吃。明代由于没有宰相,皇权得到空前加强,这就给了皇帝身边的太监以可乘之机,使得他们更加容易操纵朝政。以明代魏忠贤等人为题材拍摄的影视剧可真是不少,你经常能看到的就是一群锦衣卫举着火把冲入某位正直无私的大臣家中,一桩惨案就此诞生。长此以往,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宦官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还是没文化、没水平,只知道欺上瞒下的大老粗。虽说宦官确实有容易利用皇上的信任为非作歹,为自己谋私利、铲除异己等等行径,但你要说他们是什么都不懂的文盲?那可真有点冤枉人了。明代宦官专权,不仅仅是靠皇帝信任,还有宦官自身也有能力。所谓“不怕流氓会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说的应该就是这帮人了。说到太监有文化这事儿,那就必须提到明成祖朱棣了。当时他父亲朱元璋可是明令禁止内臣干预政事的,到了他儿子这里,就改了。明成祖朱棣因为就是有宦官当内应,里应外合才成功搞了个靖难之变,把朱允炆弄下了台。所以他掌权之后,对宦官要信任很多,就开始启用太监管理一些跟文字和文化有关的事务,例如图书、文籍、典章等等,管这些事不识字可万万不行,只是认识字不懂意思也不行。于是,轰轰烈烈的太监文化培训就此拉开了帷幕,到了宣德年间,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时候,干脆在内廷成立了专门的宦官学校——内书堂。可别小看这个内书堂,这可是皇宫内正规的宦官教育机构,在地位上基本和外廷的国子监是相同的。和国子监、太学一样,内书堂也会放假。同时,内书堂还会举行期末考试,如此反复刷新,保留真正有才智、有学识的小宦官,10年之后就“可大用”。说到教授宦官的老师方面,那更是群星闪耀。第一任被皇帝指派教授宦官的老师就是大学士陈山。可别因为没听过陈山这个名字就觉得水平一般,他可是在永乐年间参与编修《永乐大典》的人物,都担任过皇太孙的专职教员。居然给宦官配备的师资水平和给皇子皇孙的老师配置一样,果然培养出来的宦官都是皇上的贴身心腹啊。内书堂有时候还会请来朝内名臣来给学员们批改作业,连嘉靖时的内阁首辅严嵩都要亲自来内书堂教导这些小太监。可别以为严嵩是个小太监就瞧不起人家,严嵩可是当时有名的文学界的清词之首,学问也是很牛的。据统计,明朝首辅有19人都当过内书堂教授,占了明代首辅总数的1/4,可以看出来对宦官的培养是何等精心。至于都要学什么内容,听起来也是相当高大上。在小宦官入学的当天,先给每人发一册有关内书堂纪律条规汇编的《内令》,要求几天就必须熟读记牢。之后要学的就五花八门了,《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孝经》等等,这属于基础课程。还有当时的学子们普遍都要学的,如《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等。据说那些特别勤奋好学、志向远大的小太监,还会私下偷偷传阅一些史书和其它杂书,像《通鉴节要》、《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特别是《三国演义》,可是诸位小宦官的心头好。怎么样,看完这些,是不是觉得明朝的太监之所以这么威风八面,还是沾了不少文化的光呢。读书,还是王道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