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世界生活中的中和之美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狄更斯《双城记》

社会上的不公和偏见让我们感到无奈、哀怨;工作中的冗杂和困惑让我们感到失意、倦怠。在不断对财富的攫获中,我们心灵的却逐渐荒芜,在众多光怪陆离的思潮的蛊惑下,我们的追求却越来越惘然。但,纵然这世界是如此残酷不堪,生活中的美丽依然存在。人生如旅,如果我们希望这个旅途中充满着快乐、美丽,其实道路的平坦,沿途的风景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一双能够发现快乐,能够发现美丽的眼睛。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第三十一》

简单来说,“中”即不偏,即正,即执两端,“尚中”、“用中”是方法论,指的是指敬畏、遵循、保持事物的合理性,条理性。“和”即符合,包容,调合。“求和”、“致和”是目的,指的是至诚尽性,即:人性与天道的统一,情感与理性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同时要宽恕宽容,即: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中和思想作为一种审美观和哲学观,已经在中国古代已经被称颂了千百年,在礼乐、诗文、书画、美食、建筑等各个社会领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今天,中和的思想更是一种伦理与人文的核心,生存与生活的艺术。

生活中的“中和”之美是一种心灵的秩序之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乐而不淫”;“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中的“怨而不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的“愤而不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的“骄而不纵”,无一不是一种美丽的人生境界。尽管现在“成功”的概念被扭曲,“价值”的意义被颠覆,“贪婪、懒惰、傲慢、嫉妒、淫欲、愤怒、暴食等七重罪《圣经?格罗西书》”充斥着我们的社会,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没有物质基础的快乐是虚妄缥缈的快乐,但在追求“名”、“利”、“权”的时候,请千万别忽视对我们心灵的修缮。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甚至我们也无法改变身边的人和事,那么就请来觉醒并养育我们自己的心灵吧。只要我们愿意,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心灵回归“中和”的脚步。别再为丑陋而羞愧,别再为弱小而悲叹,别再为平凡而烦恼,别再为不公而愤怒,让我们用仁爱、感恩、忠诚、责任、服从、守信、自律、宽容、积极等等人类中所有的美德,打造我们心灵的秩序。无论逆境顺境,我们就都应以“中”、“和”的态度把握整体、抓住关键、保持平衡,以达到和谐、静谧的心境。

生活中的“中和”之美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之美。

生活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恶意,只不过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看待问题时产生的误解,暂时蒙蔽了我们的眼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的明睿;“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练达;“智者乐山山如画,仁者乐水水无涯”中的从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中的机敏,无不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换个角度,换个方式,换个心态,也许事情就会“柳暗花明”。既然身处“局”中,就应顺势而取用,我们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是内在心灵、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的多样性的包容、统一、和谐。透彻心扉,点亮心灵中的一次坦诚沟通;在艰难险阻中奋起一搏的勇毅;紧张尴尬中的一个机敏,皆大欢喜的缓冲;还有那不经意间的一个含义隽永,让人玩味许久的幽默,都会让我们感受到“中和”的智慧之美。这样的智慧是才生活中的大智慧,才是生活中最高贵的智慧。

生活中的“中和”之美,还远远不止心灵的秩序之美与智慧之美,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接过历代圣贤的“中和”的传承,接受“中和”的洗礼,发现生活中的“中和”之美。正如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