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庸君子文理密察,足以有

君子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条理清晰,详细明察,能够辨别是非邪正。我上面所讲的,是出自《礼记·中庸》里面的文章,前面文章我已经说过了,《礼记·中庸》是比《易经》《论语》等等更早的先哲散文,对我们的人生方向,道路,为人处事有明确的指导作用,能够让我们在人生路上不迷茫,困惑,所以,我这段时间一直和大家分享,也是给自己一个引导,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礼记·中庸》很明确表示,圣人是通过努力,去走正道,就可以实行的,并且还告诉了我们成为圣人,是有方法的"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只要做到这些,就可以成为圣人君子,并且,还告诉了我们,做到至圣的人,所具有的五种特质,聪明睿智,宽宏大量,刚强坚毅,中正庄严,明辨是非。我们前面已经讲了四个了,今天讲第五个:条理清晰,详细明察,能够明辨是非邪正。我们先看"文"、"理"、"密"、"察",每个字的意思,"文",在这里指知书达理的,有教养的。"理",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密",沉默,深沉的样子。"察",这里指明辨是非。这里就讲了君子的第五个特质,能明辨是非,要做到明辨是非,就要做到心里有标准,有事实依据,那么,就要知道"文理",这个理在现代也就包含了科学道理,规矩。当然还要能明察秋毫,就要能明察秋毫,细微深入地观察,审核。这个怎么说来的,以我个人的观点,我以前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我以前非常希望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所以,在没有任何知识经验或者学过任何很基础的道理时,就听人说学佛能让人一切变好。当然,学佛是让人为善的,但是,我给学迷糊了,而且还是自己一个人独自研究书上的知识,就去学习照做,后来,就成了迷信的学。原因很简单,当一个人真的有改变的想法的时候,改变就已经发生了,只不过我们没有看出来,就会觉得,我既然做了善事,就应该看到回报啊,当有这个念头的时候,人就会犯迷糊去执着于某件事,就不能做到明察秋毫,明辨是非,条理清晰,详细周密。怎么解决这个办法,古人已经把办法告诉我们了:"尊崇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怎么理解,就是做事要凭借自己的良心,而不能有私欲,当人做事为了名、利的时候,就会犯迷糊,贪钱的人,就会因为贪钱而迷在里面,困在里面。贪名的人,就会为了名而迷惑。所以,方法很简单,去除私欲,去除为名、利的心,当一个人心是清净的时候,就不会迷惑,人就会能细微的观察别人言语中包含的深刻含义。还有就是真诚,纵观《礼记·中庸》,从开篇道结尾,一直强调的就是真诚,并且还说"至诚如神",当一个人真正真诚做事,真诚待人,说话都是依据事实,行为有规矩,能够在独自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做到和在很多人面前一样坦诚,那么,就能做到真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