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畬太极拳谱题记传心录2尊师重

李亦畬宗师

李亦畬《太极拳谱题记》传心录

二、尊师重道与英雄无岁,江湖无辈

李新方

此卷余手订三本,启轩第一本,给友人郝和一本,此本系余自藏。

李亦畬《太极拳谱题记》

“此卷余手订三本,启轩第一本,给友人郝和一本,此本系余自藏”,友人二字,还透露了什么更重要的信息呢?根据前辈的口授,就是这两句话:尊师重道与英雄无岁,江湖无辈,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精神、至诚之心的具体体现,“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中庸》),用于武术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是如此,故此二字,李师为后之学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有人说,既讲尊师重道,又讲英雄无岁,江湖无辈,岂不是自相矛盾吗?李师所处的境界,决不是我们普通习练者所能理解的,正如朱熹《中庸集注》:“然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则亦非二物矣”,尊师重道与英雄无岁,江湖无辈也是如此,讲的都是主动降低自己身份,以尊重他人,的确是非至诚不能为。

传统武术的拜师仪式

尊师重道,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这当然首先是指对为自己传道授业的老师,一定要特别尊重,在历史上传有程门立雪的佳话。有关尊师重道,还有一句话说得更重了:“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作为学生和弟子,这么想,这么做,完全是应该的,可近些年来有的人理解反了,学习阶段的时候并没把这句话当回事,一旦自己开始教场子了,就以教师爷自居,拿这话要求别人,甚至径呼“徒儿”,完全违背了古训。

而且更重要的是,尊师重道是把其他一切人都看作是自己的老师,加以尊重,“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论语·公冶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哪怕是别人的缺点错误,也给自己提供了反面教材,用来反省自己,而决不是一旦自己当上了教师,就要求别人必须对自己毕恭毕敬。

《一法通》

“英雄无岁,江湖无辈”这句话在江湖流传已久,较早见于清代吴獬《一法通·卷一》:“因缘相对,浪打不退。放债图利,吃酒图醉。英雄无岁,江湖无辈。福至心灵,祸来神昧。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任何事情都是两个方面的,讲英雄无岁,江湖无辈,就是针对对于尊师重道的错误理解,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言。讲尊师重道,是严于律己,要求自己对于老师,并把一切人都看作老师来尊重;讲英雄无岁,江湖无辈是宽以待人,要求自己把与学生、晚辈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同样也必须尊重。

过去的前辈教拳,不论是学者慕名而来,还是他人引荐的,总要先试手的,在试手前大多互称先生,或老师,如果试手后确定了师徒关系,则师父称弟子为君,而君,是对长辈、晚辈、平辈通用的尊称,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一样的,如鲁迅就有一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也称自己的学生为君,本文中“给友人郝和一本”,友人是书面语,口语一般称为拳友,或在介绍自己的弟子时称,“这是和我一起练拳的朋友”。

但作为弟子和学生千万不要误解,老师称你是拳友,就以为自己真的是青出于蓝了,而要知道,这是极高明而道中庸,惟大英雄能本色,对这样的老师更要珍惜和敬重,同时对于这个问题也要参,如果你参透了就会明白,尊师重道与英雄无岁,江湖无辈,“则亦非二物矣”,两者都是发自至诚之心,不仅是武德方面的要求,而且是实学,是功夫,会不断得到来自天地万物的信息能量加持,“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中庸》),学太极拳而有所成就是毫无疑问的。

师徒参加武术比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