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任正非的灰度管理哲学中外管理传媒

怎么才能让白斑停止发展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908/6513404.html

文:吴春波,华夏基石领衔专家,著名管理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1

世界是灰色的

这个世界五彩缤纷,赤橙黄绿青蓝紫。

这个世界还有黑、白和灰。而灰,是世界的底色。

如果以黑色为基准色,则会发现这个世界是灰色的: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物体平均灰度为18%。灰色,就是指纯白、纯黑以及两者之间的一系列过渡色。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不能变成白,白也不能变为黑,但灰包容黑白。

黑白融合,就是灰。换言之,黑与白是两个极端,在黑中增加点滴的白,就是灰;同理,在白中增加少许的黑,也是灰。在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的广阔空间就是灰,即由介于黑白之间的不同灰度构成灰色地带。黑与白是两个点,两点之间,存在着的是种灰度像素构成的线。灰度颜色模式就是用0到的不同灰度值来表示图像,0表示黑色,表示白色,灰度模式可以和彩色模式直接转换。

摄影术语中有个名词叫做灰度,即影像灰色的深浅程度,灰度层次越多,照片所展现出的色彩就越丰富,影像也越清晰。

灰度,就是灰色的程度。灰度最高相当于最高的黑,就是纯黑。灰度最低相当于最低的黑,也就是“没有黑”,那就是纯白。

任正非提出的灰度理论的基础或科学依据也许就基于以上的客观现实。

2

任正非的灰度观

外界看任正非,是雾里看花,盲人摸象,给任正非贴上了多个矛盾的人格标签:狼性、独裁、霸道、人性大师、智者、唐吉诃德、成吉思汗等。真实的任正非被这些标签格式化了。

任正非崇尚灰度,但其人格并不是灰度的,例如率真、直爽、简单、诚实等鲜明的非灰度性格。另外,以本人二十余年的近距离观察,发现在其身上容纳了各种复杂甚至矛盾的要素:既脾气暴躁,又静水潜流;既铁骨铮铮,又柔情似水;既嫉恶如仇,又宽容妥协;既用兵狠,又爱兵切;既霹雳手段,又菩萨心肠;既胆识过人,又心存敬畏;既固守原则,又豁达变通;既实用主义,又理想主义;既浪漫主义,又求真务实;既有理工男的做派,又有文艺青年的气质……总之,任正非是一个棱角分明的人,一个真真实实的人。

哲人说:在淡化了黑与白意义的日子里,自由的颜色是灰的。任正非生活在真实的灰度的自由世界。

古人云:人如其名。“任正非”也如其名:既正,又非。非就是正,正就是非;非中有正,正中有非。

有灰度的人一定是很痛苦的,或者说一定经过了痛苦的思考与修炼的过程。任正非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没有基于自己的性格特点来管理华为,而是基于灰度理论,把作为个体的个人性格与作为企业领袖的任职资格完美地灰度到一起,把自己性格上的缺点与性格的优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天衣无缝地形成一套系统的经营管理哲学,灰度管理理论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任正非在管理华为的实践中,其基本色调就是灰度。灰度既是其世界观,是其思维方式,也是其经营管理的基本假设、理念与哲学。企业家自身的特质必然会影响乃至决定企业的底蕴与特质,自身是灰色的,决定了华为也是灰色的。也是因为此,华为不太吝惜羽毛,不怕被外界黑,无论是浓彩泼墨,还是写意描白,均改变不了华为的灰,只是改变了华为灰的程度而已。

纵观华为三十年的成长与发展历程,观察华为的经营管理实践,不难发现,灰度理论是贯穿始终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任正非的灰度理论集中体现在年1月15日发表的《开放、妥协与灰度》一文中:“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在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灰度不仅是一种世界观,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正如任正非所言:“灰度是常态,黑与白是哲学上的假设,所以,我们反对在公司管理上走极端,提倡系统性思维。”

3

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论

灰度是任正非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因此,任正非发育了一套系统的管理哲学、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论,这就是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论”。以华为为平台,任正非将其付诸于华为的经营管理实践。而华为的经营发展实践,也验证了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论。

检索文献发现,灰度正式出现在任正非的思想体系中,大致是在年。而年1月15日在全球市场工作会议上,任正非所做的题为《开放、妥协与灰度》的讲话,则完整地诠释了其灰度管理思想体系。需要说明的是,灰度管理理论并不是任正非近几年提出来的,翻看二十年前的《华为基本法》,其中的很多理念都蕴含着灰度管理的思想。

任正非的灰度理论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以灰度看待人性;以灰度看待未来;以灰度看待企业中的关系;以灰度培养与选拔干部;以灰度把握经营管理节奏;以灰度洞察商业环境。

第一,以灰度看待人性,就必须摒弃非黑即白、爱憎分明、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人性是复杂的,几千年来,人们对人性的研究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无非是性善,性恶;或者是天使,魔鬼;抑或是X假设,Y假设。

而以灰度来看,人力是一种资源,管理者与管理的使命就在于激发人的正能量,抑制人的负能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潜力,实现公司的目标与战略。

任正非说:“我们真正的干部政策是灰色一点,桥归桥,路归路,不要把功过搅在一起。不要嫉恶如仇,黑白分明……干部有些想法或存在一些问题很正常,没有人没有问题。”如果说任正非是“人性大师”,那么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无疑是基于灰度理论的。

第二,以灰度看待未来,看战略与目标。面对黑天鹅,面对灰犀牛,面对蝴蝶效应,既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未来有阳光灿烂,也有急风骤雨;既不左倾冒进,也不右倾保守。有灰度,方能视野开阔,把握不确定性,看清未来的方向,认清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

基于灰度理论,任正非为进入“无人区”的华为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不能依据不同的时间、空间,掌握一定的灰度,就难有合理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

以下治企理念可以说就是任正非灰度理论的结晶:

——以内部规则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过程的确定性,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以过去与当下的确定性,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组织的活力应对战略的混沌。——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一桶浆糊粘接世界智慧。——乱中求治,治中求乱。——允许异见,就是战略储备。——方向要大致正确,组织要充满活力。

第三,以灰度看待企业中的关系。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相互矛盾和相互制衡的关系,如激励与约束,扩张与控制,集权与扩权,内部与外部,继承与创新,经营与管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团队合作与尊重个性,等等,这些关系构成了黑白两端,痛苦地煎熬着企业的决策,也逼迫企业做出选择。任正非以灰度观来看待和处理这些关系,既不走极端,也不玩平衡,对内外部关系做出智慧的决策,其核心就是依据灰度理论,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效地运用这些矛盾内含的能量,将这些矛盾变为公司的发展动力。

第四,以灰度培养与选拔干部。任正非把灰度作为干部的领导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他认为:“开放、妥协、灰度式华为文化的精髓,也是一个领导者的风范”“如何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不要认为这是一个简单问题,黑和白永远都是固定的标准,什么时候深灰一点,什么时候浅灰一点?领袖就是掌握灰度。”干部放下了黑白是非,就会有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就能够海纳百川,心存高远。他所提倡的“砍掉高层的手脚”,实际上就是让高层管理者把握灰度观,形成灰度思维,并以此洞察人性,在混沌中把握方向,理性地处理企业中的各种矛盾与关系。在处理犯了错误的干部时,他也一直采用灰度的方式,在明处高高地举起拳头,在私下轻轻地放下安抚,既不一棍子打死,也不放任纵容,对事旗帜鲜明,对人宽容妥协。

第五,以灰度把握企业管理的节奏。任总一直强调,作为高级管理者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紧紧盯住三个关键点:方向、节奏与人均效率。当企业的方向大致正确之后,经营管理节奏的把握就成为领导力的关键。面对企业中的各种问题,性格急躁与暴躁的任正非肯定是着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他又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力和容忍力。他在说的时候,是疾风骤雨,电闪雷鸣;但做具体操作实施的时候,又能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这种“着急和等不及”与“不着急和等得及”就是任正非灰度管理的最好体现。

第六,以灰度洞察商业环境。任正非对于外部商业环境是以灰度的视角洞察的,他从来不抱怨外部商业环境的险恶,总是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评价宏观层面的问题;他把竞争对手称为“友商”,并把“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作为公司的战略之一;他崇尚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以土地换和平”,自称是“拉宾的学生”。

4

不要误读灰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灰度管理理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能灰度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不能灰度;“厚积薄发,压强原则”不能灰度;“自我批判,保持熵减”不能灰度;“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也不能灰度。对人讲灰度,对事讲绩效,讲流程。也就是说,企业核心价值观、机制与运作、业务与流程、工作与效率等企业本源层面的问题不适合灰度管理,基层员工也不适合强调灰度思维。

任正非说:“决策的过程是灰色的,所以决策层必须有开放的大脑,妥协的精神,这样才能集思广益。但越朝下,越要强调执行。高层决策忌快忌急,慢一些会少出错。基层却要讲速度,讲效率。”

灰度不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是指对立的两端之间的调和与折中。前者是世界观,后者是处事之道。道不是观,观也不能替代道。任正非在《从“哲学”到实践》一文中讲道:“中国长期受中庸之道的影响,虽然在要求稳定上有很大贡献,但也压抑了许多英雄人物的成长,使他们的个性不能充分发挥,形不成对社会的牵引和贡献,或者没有共性的个性对社会形成破坏……”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追求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中庸之道蜕化为自私自利的保命哲学,养育出一批两面派的伪君子。但在现实中,有的人往往是走极端的,依据个人好恶,凡事辨个黑白,问个是非,非黑即白,是大多数人的行为惯性。

灰度不是无原则地妥协或折中,更不是和稀泥,追求无底线的一团和气。

灰度不是软弱、逃避或退缩,而恰恰是有力量的表现。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华为一方面坚持“让激励更刺激”“以物质文明促进精神文明”,另一方面也敢于采取多种形式的惩罚。激励与约束是华为文化、机制与管理的双翼,两者的均衡才会有力量。

灰度追求的不是平衡与稳定,不是一劳永逸的短暂状态,因为灰度中的“两物齐平如衡”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从心所欲不逾矩”才是灰度的状态。

灰度不是悲观主义,灰度中包括求真务实、理想主义、实用主义、乐观主义、完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一种兼容并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灰度不是文化,也不是主义。有人把任正非的这一体系上升为“灰度文化”或“灰度主义”,这是“泛文化”化的概括。灰度从本质上看,应该属于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范畴。

灰度并不玄妙,相反,灰度因是客观的存在而简单、朴实和真实,灰度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妥协、宽容与开放”不是灰度的本质,而是灰度的手段与工具。

灰度的度是很难把握的,需要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把握灰度需要的不是手艺,也不是科学,而是艺术,这就是领导艺术。正如任正非在年时所讲到的:“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握的,这就是领导与导师的水平。”“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的生命之树。”所以,灰度管理理论浇灌出了生命之树的常青。

任正非是灰色的,因为他坚持的世界观是灰色;华为是一个灰色的公司,因为其经营管理实践与成长发展是基于任正非的灰度理论。

追究灰度管理理论是否是任正非首创并不重要,不可否定的是,任正非是首先将灰度管理理论系统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论证灰度管理理论是否正确并不重要,企业家提出一套经营管理理论或模式后,当务之急不是不择手段地宣传其“伟光正”,而应该全力以赴地实施它,并以优秀的经营业绩验证其有效性。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论是经过华为经营管理实践检验的,并以华为的成长发展业绩所验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