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待茶的情感十分浓郁,由茶而发展出了茶道、茶艺、茶品等有关茶的文化这样便透露出来古人对茶的深厚感情。饮茶在古代是一种修行养生之道,更是一种高雅的时髦风尚,其实也是一种品位与层次的体现!文人墨客在品茗作诗的同时,又在进行着友谊的交流以至感情升华。茶文化的氛围与诗文的创作之完美结合,从而使得茶诗形成了形式与内容的双重美感。
当中国茶文化与诗文化的有机结合,便产生了一种形式多样,意蕴深厚的文化载体——茶诗,中国古代茶诗在一定程度上包涵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融汇了三家学说的基本原则,以至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极具典型的标志性符号。茶文化中包涵了文人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使得茶与诗融合的浑然天成,促成了一种较高的哲理意味。
有担当的人或者说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在创作茶诗时寄托着一番情感,他们高于尘埃去俗之外的心态在茶诗中表现出的孑然独立之姿,香茗清汾飘逸文中吟咏出一股浩然之气!
文人们在创作茶诗时寄托了一种情感,他们高傲于尘埃之外的心态,以茶树孑然独立之姿,香茗的清汾飘逸中吟咏出来,同时,更成为他们的知己,甚至于帮助他们去寻找到自己的人格理想,因为诗的吟咏而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一、茶诗的兴起与繁荣
中国既是诗的国度亦是茶的故乡。先秦两汉时期,茶事已经开始萌芽,茶圣陆羽曰:“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而闻于周鲁公。”茶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是源远流长,它最早的身影可以追朔到先秦时期的《诗经》,先秦之后发展的两汉时期,文人则开始饮茶,其中司马相如、杨雄和王襄等人特别突出。晋朝时期,文人则开始饮茶并且茶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广大人民的青睐。“芳茶冠文情,溢味播九州!”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期,存在着大量有关茶的诗歌不断地问世。唐文化的繁荣与其开放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但是有一点是关键,文化繁荣是以经济繁荣为前提的,农业和手工业进一步发展,也为文人创作形成了一定的基础,试想如果经济不发展能有当时的社会氛围吗?文人开始郊游,讴歌酬唱当时的社会状况写下了大量的茶诗,言茶妙用,宣茶功效,普及茶文化。上流阶层的推动引领广大人民的社会风尚,风气所及,人民通过脍炙人口的茶诗,既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又逐渐了解茶的味道和益处,两全其美且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茶诗是见证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唐以诗称冠,而唐代又是茶文化兴起的重要时期,从而使茶诗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绽放出其灿烂夺目的光彩。唐代饮茶风俗弥漫着全国“王公朝士无不饮之”,极大地推动了饮茶之风尚的传播与发展。
随着茶文化的进一步普及,饮茶之风从宫廷,士人阶层,逐步普及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陆羽的《茶经》问世以后,对于茶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加快了唐代茶文化风尚的普及。
《茶经》的出现,不仅是当时饮茶之风行,而且是茶道盛行的的具体表现,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使“天下盖知饮茶”之风,极大地推动了饮茶风尚的传播与发展。
随着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饮茶之风从宫廷、士大夫阶层逐步推广到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和欢迎。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萤影夜攒频烧起,茶烟朝朝认云归”的景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的咏茶佳作,涉及茶的栽、采、制、煎、饮,以及茶具,茶礼,茶功,茶德等等一系列有关茶的文化,文人雅士以茶喻人,将自己的理想人格印照在茶的诗句之中,这样的文化底蕴之深厚,可见一斑!
茶文化始于唐,兴于宋那么与唐朝相比,宋之文坛更是茶香飘逸,茶文化、茶诗歌真是百花争艳,格外芬芬。可见宋朝在真正意义上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与兴盛。随着文人士大夫地位的进一步提高,茶与文人精神世界的沟通变得更加密切,这也说明饮茶在宋代文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入宋以后,文人雅士越发练就饮茶悟道之功夫。他们认为茶可以帮助士子们升华思想,所谓品茶悟道。“无物滋碎珠,来烹北苑茶。”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茶已经升华为一种哲理追求,成为一种宋代文人的修身之道和精神写照。在苏轼、黄庭坚等大文豪的涉茶之作中便渗透着禅诗秒理,充满着哲理精神的人生智慧。唐宋文人在饮茶的过程中得到了禅悦,才使得禅茶一味之论调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古代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内涵!
二、唐宋茶诗文化背后的意蕴
在唐宋茶诗文化中蕴含哲理性的茶诗一般都与儒教,佛教,和道教文化或者与诗人的品格修养有关。中国古代茶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多元素的聚合体,它既有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又存在着对外文化元素的改良。自唐代开始,茶文化便吸收了多种文化元素,所以说茶事体现了大唐“三教合一”的宗教理念,且融汇了三教文化的核心。
那么,这个核心是什么呢?其实就一个字“静”!只有静下来心来,才能冷静构思;只有冷静下来才能有所谋略;只有冷静下来才能产生智慧,静心养性,稍安勿躁,静心才能生智。正确地讲应该是茶能生智,而不是急中生智!无论是佛教的禅理,道教的天人合一,还是儒教的中庸在大唐茶文化中都有突出的表现。一个茶犹如一面镜子照亮了大唐的文化全局,展示出了世人心中的“盛唐景象”。茶事已经成为“道”的载体,当茶被升华为精神的茶,文化的茶时,人们便可以在品茶过程中注入自己的精神追求。
茶之为悟,最为高贵与醇厚,而茶人、茶事也须相应地纯洁无邪乃至平静和谐。“君子爱茶,因为茶怡无邪”。这句话用在儒家人格思想和茶文化观念上是再恰当不过。儒家文人正是以这样纯洁的茶品比拟人品的思想向世人展示出他们对高尚品德的无限追求,在漫长的茶的岁月里,“中庸之道”始终是儒家积极倡导并予以自觉贯彻并追求的哲理境界和审美情趣,文人雅士借茶修性,借茶修身,借茶养心,从而使自身的人格与茶品交融,与茶品交流以至达到至善、至美、至真之境界。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便和中国的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僧人饮茶为了坐禅悟性,努力去探寻茶理和佛理相同之处。佛家讲求戒躁,茶讲究的是静,是否有异曲同工之理呢?试想一颗浮躁的心,一个急躁的心能品出好茶的味道吗?回答是肯定的!唐代赵州以稳禅师,每每发言时先说:“吃茶去!”将吃茶从具体生活上升到超脱自我的一种“悟”,从而具备了一种崭新而且深刻的文化底蕴。
佛家讲求明性见性,顿悟成佛。在佛家看来茶这种自然之物可以悟道见性。佛家参禅和品茗二位一体,水乳交融,茶和禅在精神特质上的交流与相同,共同追求着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让人们在品茶中达到物我两忘的超脱境界与哲理追求。唐代杜牧的《题禅院》云:“茶烟轻飘落花风。”这里的茶烟本指煎、煮茶时出现的茵茵之气,其升华出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饮含着“茶禅一味”的机缘与奥妙。
道教讲究“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天下统一,所以更加注重自我精神与茶品的完美结合,且以茶艺的形式更加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一杯茶,一缕青烟,甚至沸腾的一串泡沫都能引出一片情思,他们认为茶乃契合自然之物,采天地之灵气,长期饮茶可以使人轻身换骨,清除体内污浊之气。将道家的哲学思想融入到实际的饮茶生活当中既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也透露出了茶人那种“更觉鹤心通杳冥”的“物我玄会”的绝妙感觉。
三、从茶诗看文人品茗之境界
茶一般生长于山野之间,有的生长于高山峻岭之上,受到天地万物的营养滋润,尤其是接受太阳光给予的静华,,且有“甘露滋润””使其具有性情雅致简朴,其味苦中带甘,其汤清淡恬静。茶的这种特质契合了儒家的中庸之道,清廉的品性。锲合着道家的返璞归真之神韵,适合佛家恬静淡泊之人生态度,少生贪念,多生一些安静之心,而且人品茗也人品茗也只有的三种境界。
1.意境——超脱之境
在唐诗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诗人们那种建功立业的积极心态,就是在这样一种赋于文人极高出士热情的时代,同时也给予敏感的诗人更多的失落与无奈,无奈于没有机会与条件去报效国家,只能拿起手中的毛笔为武器去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去呼喊与奔走相告,有良知的文人墨客一直以为弘扬正气是他们力所能及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某一时当现实与理想产生矛盾时,他们会转变思想,隐归山林,邀之知己,品一壶清茶,去探讨新的思路。
茶的清心、淡泊恰恰符合了文人的这种心态,文人对茶的追求,不单单是在于茶本身,而在于追求一种纯静深远,空灵虚静的意境。世人都说在盛世学会归隐,亦懂的超脱的人才是圣人,而在乱世去归隐则是逃避。诗人天性敏感,因此他们总会及时发现问题而懂的激流勇退,在乱世中保持着一分超脱的境界!
对于文人来说,隐逸情怀的表现在诗中就是对超脱行为的赞美与探寻,唐代诗人用茶诗来表达隐逸之情,使自己牵累于尘世的心情得到暂时的休闲与安宁,茶能成为这些遭遇坎坷和挫折的文人之安慰剂,许多文人隐者以茶为媒介,为吟咏中心从而展示其精神风采,领悟其自然之道,共同抒发着他们的感受,呼喊着那些不清醒的人之灵魂!
2禅境——禅茶一味
禅与茶历来源远流长,唐宋时期品茶论酒,研佛布道已经成为很多文人雅士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二者都强调人的身心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茶禅一味正是指茶道与佛道精神相近、相通、相融的高度概括。
许多文人都喜欢饮茶,茶文化中所蕴含着博大精深学说与宗教思想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茶禅一味的智慧、境界向我们展示茶文化与禅宗结合的内在精神,其自身所展示出独特风格和高超智慧以其境界也开辟了另一种新的文化形式与文化渠道,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文化领域。在士大夫心中,茶已经超过了它的自然属性成为与禅境相连的精神媒介。
茶禅一味就是使日常化与哲理化同时出现,它不但有一种哲理思想的辨证,还有要故意跳出有关概念的束缚而达到一种智慧的境界。
其实茶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是一种沟通佛、儒、道各家之媒介。茶诗歌赞美茶性温和清雅高尚,是借茶言志,饮茶修身,种茶育德,品茶谋略,都是对人生的美好寄托。当茶成为唐代文人生活的常用饮品,从此以后茶便具备了一种诗意或诗情。
茶的诗意与诗情体现为一种亲近自然,顺其自然的人文情怀。它反映出文人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以及对生活本质的解读。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任何事情,如何时间都去为自己考虑,任何情况下都想的是自己的利益,你只能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一个人活在世上处处为别人着想,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你将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哲理的指导。茶与诗一样,注定要沾染上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色彩,成为能够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词汇之一。
3.仙境——羽化登仙
盛唐时期社会各个阶层普遍信仰道教,皇室崇道,百姓奉道,文人雅士也崇尚道教,与交道者外游视为风雅。在这种氛围下,文人雅士所作茶诗也自然而然注入了道家之“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哲学思想。在道家的茶诗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与和谐的渴望,以及人通过品茗时达到对“道”的哲理追求与探索。
道教的精髓就是站在九天绝顶之上去看人间,用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去看待人间所有的喜怒哀乐,根本不会被名利和金钱所诱惑与束缚,老庄思想给了文人们可以冲破一切传统束缚,独来独往昂首阔步的勇气。在遭遇了现实政治思想破灭的挫折之后,诗人们渴望在不同凡响的体验中摆脱庸俗常规的机械循环生活方式,并逐步升华为道家自然本体和人格魅力相统一的哲学意义。
唐代皎然《饮茶歌詨崔石使君》,不仅把饮茶的过程上升到精神层面,还提出了“茶道”之概念,所谓“得道”是品茶悟道之意,即通过品茗而进入艺术世界,文学世界,还能悟得人生处世之道,以达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所以茶道不单纯是制茶之道,而是品茗之中能够悟出的人生之道!
四.茶诗与文人的志趣
唐宋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盛行,广大文人们有幸身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政治生活的黄金时期。他们渴望展示和表达心中的志向,但是历朝历代宦海深沉都是司空见惯之事,文人在施展抱负时往往会以茶怡情明志,舒展自己的才华。在仕途受挫则以茶来慰籍心灵,以达淡然之境。士子们不仅将茶当作一种生活的情趣,而且在抒发感性认识的同时,更多的是表达出自己理性的认识志趣。
“君子之交淡如水(茶)”茶文化在唐宋时期的发展,促进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丰富以及多样化。饮茶象征着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以至于宁静致远、洁身自好、志存高远的内心追求,颇受广大文人墨客推崇,也渐渐成为尤其是宋代文人雅士结识好友,借以抒怀的一种有效途径。
以茶会友或者说以酒会友成为当时唐宋文人们十分喜欢的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唐宋时期的文人非常喜欢喝茶,喝茶不仅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和风尚,更是文人墨客之雅趣。闲来无事约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一点非常重要,所谓:“道不同不相为之”。在一起品茶论道,一来可以洗净心中的烦恼,悠然自得地感受到那份宁静淡泊的闲情逸致,二来可以通过品茗忘却官场名利的纷扰与勾心斗角。三来文人骚客互赠茶叶来维系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文人雅士因饮茶而结缘,不会参杂任何利益纠纷,正如那一杯香茗一样清新而淡雅,沁澈心扉,意味深长,文人墨客间感情也同样是单纯而诚挚的细水长流!
盛极一时的唐宋茶文化,融汇儒释道三家思想智慧之精华,渗透人与自然之间的真善美,文人骚客在吟yinyiy吟咏品茶的习俗中来寄托人生际遇,个人心志与理想追求,宁静淡泊悠远绵长的茶性,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尤其是排除了金钱对人的诱惑,能够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去创作,以便拿出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好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样的心情,这样的茶性往往与诗人情怀和追求的雅致文化精神相吻合,并且能够从中感悟到“淡泊”与激烈的官场斗争是多么的下作!茶文化之所以高雅与文人淡泊名利之层次明显高于附炎趋势的小人,甚至是促成文化审美趋雅避俗的时代特征。
茶的品质是清幽淡雅,文人喝茶讲究的是品,在品茶的过程中,修身,养性,育德以此来达到心灵的平静,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宁静淡泊,空澈清灵的意境。饮茶成为唐宋士大夫阶层对自己身份和品格的一种自我定位,茶代表着他们超凡脱俗,顺其自然的一种人生态度,在茶香的熏陶下,他们于品茗中修德养性,在品味和欣赏茶中闲情逸致的妙趣。
通过各种茶事,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抒发着各自的生活感叹与人生理想,既可以传达出自身的精神活动,又可以寓意心中的未来是充满了期待与憧憬。在唐宋时期的茶诗中,茶事和茶情本身就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象征。茶品和人品在无形之中形成一种“合一”的状态。诗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首先感受到的是宁静致远,其次是超凡脱俗。茶不仅仅是文人士大夫阶层调节化与隐之间矛盾之载体,更代表着一种入世之是非对立的圆融心态。茶诗中的审美特征与文化哲理的思辩性,以及与中国古代文人志趣高雅超脱物外的情操息息相关。天人一气,人茶交融,这就是古代文人墨客真实的心态与理想,亦是古人观尚人类生命旅程,思考面对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因茶而论,品茶论人生,茶可以滋润人生,茶亦可感悟人生,品茶论道,闲情逸致又丰富了人生!两全其美又何乐不为?
作者:王恭建
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