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卦有两种观,一个是自性的开发,一个是自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1/

接着易经详解第47篇—易经从象、到辞、到爻,都有“观”的功夫的内容,来看观卦的爻辞。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初六爻是观的初始阶段,“童观”,就好比小孩子看问题,是不成熟的。“小人无咎,君子吝。”无咎,是没有后遗症;吝,是小问题。这句话乍一看,有点费解,小人无咎,君子反而有小问题。为什么呢?首先要分析一下君子和小人的含义。君子是指掌握了当前这个卦或者这个爻揭示的规律的人。小人跟君子相对,就是指没掌握这个规律的人。易经里的君子小人跟我们现在讲的君子小人有根本区别,现在的君子小人,更多是以道德来做评判,带了感情色彩,易经里既没有道德约束也不带感情色彩,是陈述这个现象。

那么就清楚了。小孩子,他自己还在童蒙的启蒙阶段,要求他懂这么深的道理,现实吗?不现实。所谓“童言无忌”,大家都可以理解,所以结果是“无咎”的。可如果是有志上进的君子,就不一样了,他得提升自己的认知,如果也停留在“童观”的层面,路就会越走越窄,格局越来越小,没有人支持他,结果就是“吝”。

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君子和小人这个叫法,是从西周的宗法制来的。宗法制,是一个政治继承制度,天子的嫡长子是第一王位继承人,嫡长子,就是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嫡长子这一脉叫“大宗”,其他儿子的那一脉,统统叫“小宗”。诸侯、大夫、士,都是这个逻辑,他们的财产,地位,是要给“大宗之人”继承的。“大宗之人”和“小宗之人”虽然都属于“君之子”,但“大宗之人”是统治阶级,“小宗之人”是被统治阶级。为了以示区别,只有“大宗之人”才可以叫“君子”,“小宗之人”就简称为“小人”。它体现的是一个制度,并没有别的特殊含义。小人是常民,对他来说,过好自己的日子比什么都重要。君子将来是要管理群众的,如果也像常民、像小孩子一样看问题,那怎么行呢。

小象说:“初六童观,小人道也”。这个毕竟是小道,君子对自己得有更高的要求,虽然他也是“童蒙”是小孩子,可是他将来是要做大事的,在小的时候就要有所担当,看事情就要比别人更深刻,将来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历史上有很多很小就继位的皇帝,比如刘协;比如朱祁镇、朱翊钧;比如顺治帝、康熙帝;比如溥仪,都是幼年继位,差别巨大。列举的几个人里,只有康熙帝做到了“君子之道”。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二爻“窥观”,“窥”是偷偷看、隔着门缝看,这个显然只能看到局部、狭隘的一面。初爻是看问题不成熟,二爻是看问题不全面。“窥观,利女贞”,得亏六二是阴爻,又处在下卦中间,属于“中正”的范畴,并且跟上面的九五相应,否则爻辞应该不会有这个“利”字。九五是观卦主爻,是各方观摩效法的对象,六二效法了,可是因为她是古代女同志的代表,受到时代限制,最终只学了个“窥”。

这个场景蛮有意思的,好比是说,有个她心仪的对象,对方社会地方很高,到六二家里来了,家里家长在正厅招待,她很好奇对方跟家里谈了些什么。可是古代像这种场景,女子是不能入厅堂的,她只能躲在门缝后面偷偷看、偷偷听,又不敢靠得太近怕被发现。结果听也没听全,看也没看真切。对方走后,她就把看到和听到的,当成她的认知了,这叫“窥观”。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利女贞”。

小象说:“窥观女贞,亦可丑也”。“亦可丑也”,在那个女权不张的年代,六二以管中窥豹的方式观物,是可以接受的。“丑”,不是丑态,也不是丑陋,是“类”的意思。男人是一类、女人是一类。这类人用这类方式来观,已经不错了,小象没有丝毫责怪的意思,在当时很合理。对应到现代,女性们如果看到这里,就要注意了。男女平等!“窥观”,就真的丑了。男士们更得注意,爻辞没讲“利男贞”,这是“不言之象”,是“窥观,不利男贞”、“窥观,男不贞”的意思。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三和九五爻,都是“观我生”,“我”是自己,“生”是生命、生活、人生。六三是“观小我”,九五是“观大我”,一个是自性的开发,一个是自性的反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那是九五。《大学》讲“修齐治平”,那是六三。“观我生,进退”,进就到了上卦,从“观国之光”、到“观大我的‘观我生’”,再到“观其生”;退就退回了“窥观”、“童观”。进还是退,面临不同的考验和结果。每个人都在修行,修到了一定程度会面临不同的分岔路口,往哪个路口去,没有好和不好,没有高低贵贱。下卦就一定不好么?“童观”的时候最快乐,“窥观”的时候虽然不全面,可那就是她能“观”到的极限啊。我们现在老说,井底之蛙,好像那只“蛙”很浅薄,这个逻辑代入就错了。人固然得博大,可是站在那只“蛙”的角度,它观的就是它看到的,它又没办法跳出那口井,凭什么用井外的世界来衡量和要求它呢?这是“强蛙所难”。

小象说:“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这是讲,进或者退都可以,没有劝我们一定要进,进退都“未失道”,都没有偏离观卦的原则。《论语》里也有跟这个地方类似的表达,我列一下。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xiàn],无道则隐”。这两句话当然有上下文,这里先忽略,单独拿出来不影响它的含义。“卷而怀之”就是收藏避祸,第一句整体上是说,国家清明就出来做官,国家昏暗就收藏避祸,孔子很赞赏这样的行为。第二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要先保存、保护好自己。“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跟第一句的意思一样。

“进退,未失道”,还有一个意思。任何事都是曲线走势的,尤其人生,进进退退很正常,不是一直要进,也不是退了就进不了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非常态”,很少有人能做到,或者说,几乎做不到。人生一定会碰到瓶颈,谁也不见得可以保持每天都是进步的,反正我是做不到。偶尔颓一下,放松一下,约上三两好友,没有任何目的的消遣消遣,那是很快乐的事情。这个算退吗?按照《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的说法,那肯定是退。好在有易经的宽容,其实也不是易经的宽容,是规律的宽容,退了还可以进。不需要绷得太紧,只要想,任何时候都还有进的机会。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第四爻到了上卦,眼光和格局完全不一样了。“观国之光”,“国”既指他国也指本国,“光”是光明。六四爻指出人的心胸要广,不要抱着狭隘的“国粹主义”,本土再好,家国情怀再深,只要别人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要跟他学。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是“观国之光”;玄奘法师不辞辛劳前往印度求佛,是“观国之光”;清末洋务运动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也是“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利”是利于;“用”是入世,作动词用;“于”是动词后缀;“宾”是宾客,类似幕僚的概念;“王”指九五。学成之后先做九五的幕僚,把学到的东西跟本国的实际情况结合一下,做做实践,也跟着九五再历练历练,九五可不简单,他是“本国之光”,也是观摩学习的榜样。之后,就可以经世致用了。这是把“观国之光”的“国”当成他国时候的用法。

观卦从初爻到第四爻,观的对象,主要是九五,九五是“本国之光”,“观国之光”就是学习九五身上的闪光点。“利用宾于王”,其他几个字的解释跟前面一样,“宾”稍稍有点差别,当“客”解。客是不能夺主的,九五是主,其他爻都是客。学到之后跟九五更好的配合、更好的支撑他、支持他,六四和九五的关系本来就是阴承阳柔承刚,六四距离九五又最近,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绝无仅有。“观”起来非常自然,也没有障碍,不像六二,虽然跟九五相应,可是因为位置的关系只能“窥观”。

前面两种解读,差别不大,都是学好本领“宾于王”。“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名字的出处大概就是来自观卦六四爻。

小象说:“观国之光,尚宾也”。“尚”,是崇尚。把“观国之光”观到的东西发扬光大,不止会得到本国的崇尚,还会得到地主国的崇尚。玄奘法师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历尽艰难,携佛经从印度归来之后,被唐太宗奉为国师,同时也受到了印度佛界人士的广泛崇敬。还有一个意思,“尚宾”,是告诉我们不要敝帚自珍,也要欢迎别人来“观我们的光”,这是“同人于野”的格局。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第五爻在尊位,居中履正,是观卦的卦主。他“观天之神道”,也就是伸张天道规则,“设教[jiāo]”以教民。四海之内,受到他精神力的感召,思想、行为、志向,无限向他靠拢,“下观而自化”,这个效法化育的过程,就这么温润地完成了。九五在被观、观道的同时,还需要“观我”、“观生”,他责任重大,不能偏也不能错。所有人都以他为榜样,一旦榜样出了问题,整个社会的信仰就崩了。九五爻的“观我生”,是内观自我,外观众生,比六三爻的“观我生”那深刻太多了。观我,在自省;观众生,在体众生疾苦。爻辞后面接着说“君子无咎”,意思很明确,这一爻定位很高,只有君子,才能无咎。除了修内观的功夫还要修外观的功夫,以众生之苦为苦,以众生之念为念,做到这样才算君子,才能无咎。九五是君子吗?当然是,他中正刚健,既是全卦的中心又是巽卦的中心,如风化物般就完成了“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的使命。

九五观的是“大我”,六三观的是“小我”。把自性开发到极致,是“观小我”的归宿。“观大我”是达到“观小我”的极致之后的返璞,他的归宿是“无我”。小象说:“观我生,观民也。”这里文字有省略,我们可以自己加一下,“观我生,君子无咎。观民也。”无咎的原因,除了他是君子,核心还在于“观民”,就是前面说的“体众生疾苦”。“体众生疾苦”,就是“无我”。“无我”这个概念跟佛家很有渊源,《金刚经》里反复在讲“破四相”,“四相”分别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是超脱、是放下。超脱放下之后就达到了“无我”,无我,是佛菩萨的境界。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随处现身,靠的就是内观自我和外观众生的功夫。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上九爻“观其生,君子无咎”,和九五的爻辞只有一字之差。“我”换成了“其”。“其”是单指,他、这个、那个,就叫“其”,这里是单指上九自己。九五是“飞龙在天”的位置,上九是“亢龙有悔”的位置,“飞龙在天”和“亢龙有悔”的差别,在于一个以天下为己任,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不过上九爻的结果也是“君子无咎”,这是易经的宽容。

小象说“观其生,志未平也”,上九的能力和智慧没有任何瑕疵,他不会起歪的心思,也是坦荡的君子,只是“志未平”。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修到了“无我”的境界,居然还有退休这一说。一时接受不了,那口气顺不过来。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连佛都避不掉,更别提人了,有志未平,是可以理解的,这是爻辞给了“无咎”的含义。上九的“无咎”跟九五的“无咎”是不一样的,这点需要特别注意。上九的“无咎”是可以理解,九五的“无咎”是没毛病。

在易经里但凡上九爻跟九五爻碰到一块,基本没好事,上九都要搞事情。他的执念,是启动下一卦噬嗑[shìhé]卦的诱因,跟谁磕[kē]呢?跟九五。上九也是曾经的九五啊,现在上来个新的九五,把他挤到了后面。看到大家都“喜新厌旧”地围绕在新九五身边,心态不平衡。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上九如果过不了这一关,就会进入下面的噬嗑卦,噬嗑卦杀机重重,是赤裸裸的丛林竞争。世事真的挺难,从蛊卦革弊出新算起,这才过了临观两卦,又要争了。

观卦非常重要,也分析那么多了,基于前面的基础,我尝试总结一下。初爻:都是小孩子,特殊的、对未来有明确定位和使命的小孩,大人要启蒙提升他产生与之匹配的认知和智慧,尽早脱离“童观”,否则将来会很难。正常小孩,“童观”就“童观”,本来就是这么成长的,没问题。二爻:有的时候我们看问题,只能看到片面的部分,这要分情况来看待。环境有限制,可以理解,那属于“合理的片面”;环境没限制,不能理解,那属于误己误人。三爻:本领是自己的,自观己身,走“修齐治平”那一套是正途,当自性被开发到一定程度,人生就有了选择的权利。进或者退,都可以,进了还可以退,退了可以再进。环境好就出来,环境不好就回去,这都可以。四爻:不要狭隘,心胸要广,只要别人有值得学习的地方,都应该去学,无论国内外。学好之后,经世致用。同时也不要敝帚自珍,得有“同人于野”的格局,相互交流产生的效益才是最大的。五爻:以众生为己任。上爻:退了就退了吧,位不同势不同,别计较那么多了。

往期内容,欢迎点击头像,到个人主页查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