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翡翠观君子,古往今来皆贤德

玉器之于社会,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以不同的形态与风格展现着当时的社会样貌。而玉石之于个人,则因其自身材质细腻坚硬、清透明亮,与做人的思考相互碰撞,最终演化成君子文化的代名词。

绵延了几千年的玉文化,没有在无数人的反复咀嚼中失去韵味,究其原因只有一个:不断追求卓越。翡翠便是这个“卓越”最好的载体,无论是色泽还是硬度都无出其右。因此,翡翠的出现也为与玉共生的君子文化提出要求:成为卓越的人。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古往至今,中国人推崇“君子”,讲究中庸之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翡翠以它优雅华贵深沉稳重的品格,与中国传统玉文化精神内涵相契合;以它光彩温润、色泽鲜艳、动人心魄的魅力,与其他玉石一起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文化风景。

在古时,玉器受文人思维的影响,多将绘画性和艺术性融入玉石篆刻,大都寄托着文人墨客对自己的要求与期待,玉与持玉者互相影响,共同传递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

翡翠,复杂的环境因素催生出的顶级玉中上品,也意味着其本身无法人工复制,因而翡翠这个“远山来客”在古人的眼里被赋予神性,有高贵、吉祥的寓意。经过开采打磨后的翡翠,呈现出惊人的美轮美奂。翡翠讲究水头,水头就是透明度,水头越长越珍贵,越透明的翡翠杂质越少越纯净。

东汉许慎《说文》中讲玉,石之美者,其一就是“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指的就是玉的通透,就像人的品行之表里如一,是一种坚持原则的正义表现。

所以古来就有这样的说法,翡翠的美好在于其天时地利人和。凝结自然极致的风华,少而又少、精而又精,君子文化便在翡翠中得到了更完美的呈现。

其次,围绕着翡翠所承载的君子之风,并不仅仅只有玉器本身,还有无数仁人志士。“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闻一多、“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等等。战乱时代下的君子文化似乎用“君子比德于玉”来形容更为恰当,因为更加璀璨、通透和珍贵。

翡翠君子,千古遗风

而在当今社会,翡翠及其代表的君子文化仍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君子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则是由知识分子群体集中展现的,并在一定意义上与人文精神相契合,代表着知识分子的深层精神追求,是涵养整个社会道德的有效形式。

玉石这一被历代知识分子自比的象征物,从自身的质地,到篆刻的艺术,一直保持着人文精神在内独有的文化价值。翡翠把这种文化价值提高到更为精密的要求,温润谦逊,宽厚包容,以不争之德通达天下。

由此,君子如玉,翡翠生香

古往至今为君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