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中记孔子的弟子子夏当莒父宰,向孔子问如何从政时,孔子回答“无欲,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而大事不成。”“欲速则不达”成为日后人们常说的成语。是说办起事来不要慌慌张张图快。有些事看来快了,实际上并达不到目的。《孟子》书中“偃苗助长”的故事正说明此事。
有一个农夫,不会种庄稼。从选种、下种到田间管理,都很马虎自家地里的庄稼长成后,自然又细又弱。看看邻家地里的庄稼,种植时仔细、讲究,长的又粗又强。心里总不服气,只恨自家庄稼长的不快。但又没有办法,过了几天,人家的庄稼长的比他家更高了。他越看越生气,心想:我的庄稼为什么长这么慢呢?它自己不长,我只好帮帮它。于是夜里把自己地里的庄稼一棵棵拔高,天明以后,和邻地相比,自家的庄稼确实高了许多,心里也舒服了许多。但到了中午,太阳一晒,他家的禾苗全蔫了。第二天一看,全死了。
此人心想,我好心好意地叫它长高,为什么枯死了呢?他不知道这正是不按庄稼的生长规律,乱动瞎忙的结果。正应了孔子那句话:“欲速则不达”。
人人都愿把事情做好、做快。好与快经常又发生矛盾,要想既好又快,必须摸清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到合适的途径。从新角度新技能等创新的办法寻求出路,而不是为了快不保证好。正常地做应该循序渐进,一步一个台阶,才能走的稳,后劲足。而不是不讲规律,一味求快,拔苗助长。有时为了图快,出了废品,做了夹生饭,再从头另来,再重新补课,更费时费力费工费料。这正是人们应该吸取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