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力量
——陈钧德《宣纸油画展》序
挚友张军日前寄来一些陈钧德先生20年前所作宣纸宗教人物画的照片,使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感动。
我知道陈教授是一位蜚声中外的油画家,师从刘海粟、林风眠、梁文樑和关良四位大师,从他们那里领受了纯艺术的创作理念和风格;我知道,陈先生最尊崇的是塞尚、梵高和马蒂斯等西方印象主义和野兽主义艺术大师,是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基础性的营养而逐渐成熟,而最终形成自己的面目;我还知道,年陈先生曾与刘海粟、颜文樑、关良三位老师联袂举办画展,轰动上海滩;年10月的北京太平洋秋拍上,陈先生的一幅小静物画以9.6万元的高价成交......。然而实在惭愧,此夫虽忝居京师首善之区,却从未见到陈先生如此“宣纸油画”,而且是不可多得的,那样见功力,那样有含量的绘画精品。
在这些作品中虽然很难说没有塞尚、梵高和马蒂斯等施色用线的影子,但我认为无论形下形上应该还是中国的,是陈钧德自己的。当然这绝不仅仅是由于宣纸,由于毛笔,而是地道的笔墨线条和纯正的色彩;也绝不仅仅是敦煌,是永乐宫,而是在于画面表现出的静、善、安祥、纯洁、和平及中庸。
这里首先使我们想到了林风眠、张大千和常书鸿。当年从敦煌莫高窟走进去,走出来的有两位大家,一位是张大千,一位是常书鸿。两位艺术家曾在这宗教艺术的圣地虔诚无二的临摹壁画,再度创作了许多为历史所定论的艺术精品。而张大千以犀利酣畅的线条见长,常书鸿则以色彩的适度把握入胜。此刻我要说,陈钧德正好兼两家之所长。陈先生笔墨线条的纯熟、精到和流动,色彩的凝重、含蓄和丰富,实在令人惊叹不已。虽然很难与林风眠线条的简洁明快、色彩的清寒透明相比,但在当代画坛确属凤毛麟角。我甚至想,如果让陈先生今天“复为之”,恐亦未必及此。
这里我们当然还要为作品准确的造型,细密的构图,特别是宏富的高含量而由衷的赞赏。更要为作品出色的形上表现,即上面提及的画面上那种静、善、安祥、和平、中庸,甚至于作者的虔诚、修养和境界而称道。我以为这不应有别的解释,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作者对传统,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深度把握和理想表现。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前年的十一月份,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律,正式把《圣经》纳入中、小学的教科书,这一事件曾引起全世界思想界和学术教育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