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狂士陈亮,自称人中之龙,文中之

在南宋,有这么一位狂士,他与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辛弃疾是至交好友,与儒学集大成者,理学家朱熹争论十一年。他曾在朱熹、辛弃疾面前自赞道:“孰是人中之龙,文中之虎?”

可见,此人是多么的自傲又自负。而他就是南宋文学家、思想家陈亮。

那么,作为一位狂士,他有多狂呢?

他曾以一介布衣身份向宋孝宗连上五章,讲述自己的治世之论,其后,三十五岁时,又以布衣身份三次上书宋孝宗,批评南宋以来苟且偷安的国策,并提出改良意见。

“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

像这样的狂言诳语,在奏章中比比皆是。

而他更狂的是,他曾建议宋孝宗命令太子监军,驻守建康,志在北伐,此言一出,满朝大臣“在延交怒,以为狂怪”。

我们都知道,宋初文人们的人格形态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一心想要以天下为己任,又一心以完善自我人格为目标追求。久而久之,他们慢慢变得宁静、内敛,最后变得恬淡寡欲,颓靡不振。

而彼时的陈亮,犹如平静大海上的一阵巨浪,带起一片片浪花,以至“人不以为狂,则以为妄”。

面对颓靡的南宋文坛,软弱的南宋朝廷,陈良提出了事功说,创立了永康学派,其核心思想,朱熹归纳为八个字——“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简单的来说就是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

他的一生意在“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然而最终还是败给了时代。

一:一介布衣,胸怀天下

陈亮,字同甫,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即公元年,陈亮出生在婺州永康前黄龙窟一个没落的士人家庭。

生而目有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根据《宋史》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年轻时的陈亮聪明睿智,才华横溢。

十八岁时,陈亮写出《酌古论》二十篇,对于一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而归纳出一些古为今用的教训。

而当时的婺州知州周葵读了《酌古论》后,看出了陈亮“他日国士”的才华,引为上宾。后来,周葵归京出任参知政事,而陈亮也得以跟随,并在京师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京师,周葵授他以《大学》《中庸》,希望他安安静静的研究正统学问,但是陈亮认为这些知识对救世用处不大,而是坚持的走着自己的路。他的路,当然是救国救民之路。

“十八九岁时,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彼时的南宋,先是“绍兴和议”,再是“隆兴合议”,这个国家受尽了耻辱,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于是,陈亮以布衣身份来向宋孝宗上书《中兴五论》,对政治、经济、军事、财政、法制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改革意见,然而犹如石入大海,没有一点回复。

他只能回乡读书学习,然而,这并不能消磨他的救国之心。

于是,在数年后,他再次连上三书,抨击了当时朝廷偏安一隅的国策。当宋孝宗看到奏章后,想要为其封官,但对其建议却置之不理。

然而,陈亮的上书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于是他先后两次入狱,在好友的相助下才得以脱身的。

但是,虽然经历了两次下狱的摧残,但是陈亮那颗救国救民的热心却一直没有冷却。

他将词、文当做是自己的武器,词以载道,词文互通,皆以明道,对于陈亮来说,他不追求词文在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对于他来说“理得而词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

既然把词文当做政治武器,那么,陈亮的词文中自然而然的少不了政治言论等等。比如下面这句,

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

此词为《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这两句讽刺了当朝统治者的不作为导致国家局势愈来愈差。

而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

当然,对于陈亮来说,他最大的武器还是他的事功思想。

二:事功思想,实事实功

二次出狱后的陈亮,开始将重心放在整理自己的事功思想上面。那么,我们就来谈一谈陈亮的事功思想。

首先,我们先来聊一下陈亮的思想渊源。

《宋史》记载:“亮自以豪侠屡遭大狱,归家益厉志读书,所学益博。其学自孟子后,惟推王通。”

从《宋史》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陈亮自第二次出狱归家后,所学习的知识主要来自于孟子和隋朝思想家王通。

接着,我们来聊一聊事功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这之前,我们要知道的是,陈亮的事功思想其实并不是反理学的,虽然来说,陈亮与朱熹展开常年的辩论,但其实,陈亮的事功思想并没有超出理学的范围,简单来说,事功思想是一种结合了现实思考的理学思想。

按照朱熹的话来说,事功思想的核心思想在于八个字——“义利双行,王霸并用”,那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下事功思想。

一,义利双行,义是天理,利是人欲,存天理,灭人欲,这是朱熹的观点,而陈亮的观点则是认为所谓的利是满足客观存在的人的欲望,通俗一点讲,就是将“人欲”作为一种成就事功的工具。而义则是对利的一种制约。

“乾无利,何以具四德,禹无功,何以成六府。”

所以,陈亮认为义与利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二,王霸并用,王,是王道,霸,是霸道,朱熹认为,“汉唐以人欲行”,“三代专以天理行”,因而,要尊崇三代,要推崇王道。而陈亮则认为,王道和霸道从本质上来看是没有多大的区别,无论是哪朝哪代,借助义理和王道来治理国家,国家也都会治理得比较成功,

总的来说,陈亮的事功思想,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推动人们要有功利心,以此来唤醒人们的抗金热情。

三:时代悲剧

彼时的南宋,仿佛一颗快要死去的大树,而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力求挽救这棵大树,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

有人想要除掉他周围的大树,来救活它,“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而有的人想帮忙除掉他枯萎的枝叶来救活它,“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而对于陈亮来说,他想从树根来治,因此,他提出了事功说,想要以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来唤醒属于人们保卫家园的决心。

陈亮的一生三次以布衣身份上书,也遭遇了三次牢狱之灾,五十一岁时,中了状元,而第二年,便离开了这个世间。

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

陈亮的一生渴望复仇,渴望收复失地,渴望国家统一,然而最终只落下个悲惨的结局,这种结局是当时文人们的悲剧,也是当时整个时代的悲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