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燕颉
(一)
从旧书摊掏得《诗词曲格律与欣赏》(蓝少成、陈振寰主编,桂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版),所附《常用词谱选释》中有《万年欢》一首,署名作者吴文英。
然而上网一查,作者却是宋代史达祖。词作为《万年欢》(春思)。
为什么要将史达祖的作品篡改为吴文英的作品呢?还是先弄得词意再说吧。
原文:
两袖梅风,谢桥边、岸痕犹带阴雪。过了匆匆灯市,草根青发。燕子春愁未醒,误几处、芳音辽绝。烟溪上、采绿人归,定应愁沁花骨。
非干厚情易歇。奈燕台句老,难道离别。小径吹衣,曾记故里风物。多少惊心旧事,第一是、侵阶罗袜。如今但、柳发晞春,夜来和露梳月。
注释:
梅风,早春的风,亦指黄梅季节的风。出自唐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谢桥,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谢娘,未详何人,或谓名谢秋娘者。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后来“谢桥”便成为一种象征:只要桥头站着那位心爱的女子,那座桥便配得上称为“谢桥”。
岸痕,堤岸的痕迹。
灯市,元宵节悬挂花灯的街市。
春愁,春日的愁绪。出自南朝梁元帝《春日》:“春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
芳音,指诗文佳作;犹佳音;美妙的声音。
辽绝,指遥远、相去甚远,悬殊、.远隔、久远、.高远貌的意思。
烟溪,烟雾笼罩的溪谷。
采绿,绿,通“菉”。菉,草名,即荩草;古时绿豆也称为菉,见《诗·小雅·采绿》。
愁沁,愁得头向下垂。
非干,不相干。
厚情,深厚的情意。
燕台,又叫黄金台,战国时期,燕昭王为了招纳贤良而筑建的招贤台。在诗歌的历史长河里,让多少文人墨客均借用这一典故尽情地挥洒笔墨。
风物,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语出晋陶潜《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罗袜,丝罗制的袜。出自汉张衡《南都赋》:“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
晞,干,干燥;破晓。
译文:
两只衣袖装满了早春的冷风,站在谢娘桥边,看见堤岸的痕迹还带着阴沉的残雪。匆匆经过元宵的灯市,草根已发出青青的嫩叶。春天里燕子好象在愁绪中尚未醒来,而贻误了几处地方,因为那美妙的声音已经很久远了。在烟雾笼罩溪谷上,那采摘荩草的人已经归来,必定是愁得头向下垂着,又松了骨架。
并非那相交的深厚情意那么容易终止。无可奈何的是那招纳贤良而筑建的燕台,虽然这样的句子已经太古老,而且难于说声离别。风在小路上吹拂着衣裳,然而曾记得那故乡的风景和物品。还有那多少惊心的往事,第一件是,浸渍台阶那丝罗所制作的袜子。但是如今,在破晓的时候春天的柳条正在发芽,夜来曾和合着露水,以梳理明月。
(二)
赏析: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幕僚。南宋权相韩侂胄当国时,为其最亲信堂吏(中书省的办事吏员,原自中央各机构抽补),负责撰拟文书。韩侂胄败亡,因受牵连而受黥刑,后死于贫困中。其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也不乏伤身世之感。宋宁宗朝,曾北行使金。其北行词的一部分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一百一十二首。
《万年欢》,词牌名,又名“万年欢慢”、“断湘弦”等。
从词牌名《万年欢》,到词名《春思》,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描述的是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元宵前后,或早春二月,自己象燕子飞了回来一样,来到谢桥这个地方,但是寻找了好几处,均没有找到让自己永远留恋忘返的那个人家,也许是因为离别的时间已太久。自己刚从山涧采药才归来,累得低着头,全身也散了架。
人的感情,或是情感,不是想放下就能放下的。象向往那招纳贤良的燕台一样,是很难于忘怀的。
在回家的小路上,凉风吹来,往事涌上心头。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当年穿着袜子,行走在台阶上。那时柳条正和着露水,梳理明月的春天。
此词让人读来感到幽怨。作者一生也未能中个进士,因而只能做做幂僚。后因才华出众,被当朝宰相看中,因而做了其贴心秘书,从而享受了好几年的荣华富贵,后却又因宰相突然倒台,而受其牵连,沦为黥面的罪犯,被贬而死。
春思,或思春,创作时间应是那落难以后的一个春日。期间,生活无着,靠上山采药为生。又百无聊赖,而前往谢桥,寻觅那昔日的相好,却未果。
(三)
史达祖在其诸多词中,曾多次提到谢娘、谢池和谢屐:
《绮罗香咏春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
《玉胡蝶/玉蝴蝶》: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想幽欢。土花庭甃,虫网阑干。无端。啼蛄搅夜,恨随团扇,苦近秋莲。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隔苍烟。楚香罗袖,谁伴婵娟。
《探芳信·谢池晓》:
谢池晓。被酒滞春眠,诗萦芳草。正一阶梅粉,都未有人扫。细禽啼处东风软,嫩约关心早。未烧灯,怕有残寒,故园稀到。说道试妆了。也为我相思,占它怀抱。静数窗棂,最欢听鹊声好。半年白玉台边话,屡见钩小。指芳期,夜月花阴梦老。
《南浦·玉树晓飞香》:
玉树晓飞香,待倩它、和愁点破妆镜。轻嫩一天春,平白地、都护雨昏烟暝。幽花露湿,定应独把阑干凭。谢屐未蜡,安排共文鹓,重游芳径。
年来梦里扬州,怕事随歌残,情趁云冷。娇眄隔东风,无人会、莺燕暗中心性。深盟纵约,尽同晴雨全无定。海棠梦在,相思过西园,秋千红影。
《庆清朝·坠絮孳萍》:
坠絮孳萍,狂鞭孕竹,偷移红紫池亭。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赋得送春诗了,夏帷撺断绿阴成。桑麻外,乳鸠稚燕,别样芳情。
荀令旧香易冷,叹俊游疏懒,枉自销凝。尘侵谢屐,幽径斑驳苔生。便觉寸心尚老,故人前度谩丁宁。空相误,祓兰曲水,挑菜东城。
(四)
史达祖在其词发展过程中,继承了周邦彦“缜密典丽”、“富艳精工”的创作风格,炼字锻句,竟秀争高,给后来重视写作技巧的人比较大影响。
史达祖的词,过去常常与周(邦彦)、姜(夔)相提并论。而姜夔则称其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即李贺)之韵”。
张镃的《题梅溪词》说史达祖:“辞情俱到。织绡泉底,去尘眼中。妥帖轻圆,特其余事,至于夺苕艳于春景,起悲音于商素,有瓌奇警迈清新闲婉之长,而无(佚)荡污淫之失。端可以分镳清真(周邦彦)、平睨方回(贺铸)。而纷纷三变(柳永)行辈,几不足比数”。
这对于史达祖的评赞,可以代表南宋词坛的标准。
史达祖是个很念旧情的人,其对亡妻所做《寿楼春·寻春服感念》发挥到了极致:
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几度因风残絮,照花斜阳。谁念我,今无裳?自少年、消磨疏狂。但听雨挑灯,攲床病酒,多梦睡时妆。
飞花去,良宵长。有丝阑旧曲,金谱新腔。最恨湘云人散,楚兰魂伤。身是客、愁为乡。算玉箫、犹逢韦郎。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
《宋词选》称:“此词因寻春服悼逝而作,情与文一气旋转,忘其为声调所拘,转觉助妻韵,自是名手。”
时正受韩侂胄重用,却依然无法磨灭他的悲伤之情,可见其对于妻子的情意非同一般,惹人哀叹。
史达祖有《梅溪词》一卷在南宋词坛上享有盛名,为风雅词派的三大家之一。
处在南宋末年,其作品中有不少抒写感伤实事和家国之愁的作品。只是由于其曾经依附韩儋胄,故为士人所不齿。
然而姜尧章为《梅溪词》序曰:“奇秀清逸,有李长吉(李贺)之韵,盖能融情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
宋南渡后,梅溪(史达祖)、白石(姜夔)、竹屋(高观国)、梦窗(吴文英)诸子,极妍尽态,反有秦(秦观)、李(李清照)未到者。虽神韵天然处或减,要自令人有观止之叹,正如唐绝句,至晚唐刘宾客(刘禹锡)、杜京兆(杜牧),妙处反进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一尘。
史达祖的词作多是咏物词,其描摹物态能尽态极妍,词句声韵圆转,字琢句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词坛有较大的影响。代表作有《东风第一枝·春雪》和《绮罗香·咏春雨》。这两首倍受后人推崇的咏物杰作,全词虽然没有一字提及“雪”、“春雨”,但又没有一句不是在写“雪”、“春雨”,被后世誉为“咏物双璧”。
代表作《双双燕·咏燕》,则是一首倍受后人推崇的咏物杰作。全词虽然没有一字提及“燕”,但又没有一句不是在写“燕”。
同时,其词作中也反映出了南宋腐朽的一面,如“柳昏花暝”,暗指达官贵人苟安奢侈的生活,后人毛晋曾说:“余幼读《双双燕》词,便心醉梅溪。”
王士祯也说:“仆每读史邦卿咏燕词,……以为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矣。”
可见这首词深受人们的喜爱。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七:“史邦卿,名达祖,号梅溪,有词百馀首。张功父(张镃)、姜尧章(姜夔)为序。”
张序今存,末署嘉泰元年()。序谓:“盖生之作,辞情俱到。织绡泉底,去尘眼中。妥帖轻圆,特其馀事。至于夺苕艳于春景,超悲音于商素,有瑰奇警迈、清新闲婉之长,而无荡污淫之失。端可以分镳清真,平睨方回,而纷纷三变行辈,几不足比数。”
姜序仅存片段,称其“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
张炎《词源》赏其咏物、节序诸作,如《东风第一枝》咏春雪,《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皆全章精粹,所咏瞭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
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有《史梅溪摘句图》,谓:“史达祖《梅溪词》,最为白石所赏,炼句清新,得未曾有,不独《双双燕》一阕也。余读其全集,爱不释手,间书佳句,汇为摘句图”。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梅溪甚有心思,而用笔多涉尖巧,非大方家数,所谓一钩勒即薄者。”刘熙载《艺概》卷四云:“周美成(周邦彦)律最精审,史邦卿(史达祖)句最警炼,然未得为君子之词者,周旨荡而史意贪也。
(五)
史达祖一生荣辱,与韩侂胄息息相关。
韩侂胄(-),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魏郡王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之曾孙,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宪圣皇后吴氏之甥,恭淑皇后韩氏之叔祖,宋神宗第三女唐国长公主之孙。
以恩荫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年),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等人策划“绍熙内禅”,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开府仪同三司,而后官至太师、平章军国事。
任内,禁绝朱熹理学,贬谪以宗室赵汝愚为代表的大臣,史称“庆元党禁”。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削秦桧官爵,力主“开禧北伐”金国,因将帅乏人,而功亏一篑。开禧三年(年),在金国示意下,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劫持至玉津园杀死,函首送到金国,两国达成议和,卒年五十五岁。
所谓“绍熙内禅”,是指宋光宗赵惇被迫禅位给儿子赵扩的一起历史事件。
绍熙五年()六月九日,太上皇宋孝宗卒。宋光宗不仅始终未去重华宫问疾,也不去执丧,于是尚书左选郎官叶适向左丞相留正建议,立皇子嘉王赵扩为监国。
留正率宰执数请,光宗却表示想要退位。知枢密院事赵汝愚,主张禅位给嘉王,留正则称病离开相位而逃。
赵汝愚被迫通过知阁门事韩侂胄,将内禅之意向太皇太后(宪圣慈烈皇后)请示。次日,赵汝愚请立嘉王为太子,并且说到光宗批有“念欲退闲”,于是太皇太后应允。
七月五日,太皇太后命赵汝愚以旨谕嘉王赵扩即位。所立皇后韩氏。其父为韩同卿,即韩侂胄之兄。
所谓“庆元党禁”,也称“伪学逆党之禁”。
宋宁宗赵扩即位后,宗室赵汝愚以参与拥立赵扩有功升为右相,外戚韩侂胄迁枢密都承旨。然而此二人两人不和,嫌隙日深。
庆元元年(年)二月,韩侂胄使谏官奏赵汝愚,以宗室居相位不利于社稷,于是赵扩就贬赵汝愚至永州(今属湖南),后死于贬所。
赵汝愚被贬,朱熹、彭龟年等奏论韩侂胄事,赵扩亦加贬逐。
韩侂胄当政,凡与他意见不合者皆被称为“道学之人”,后又斥道学为“伪学”,禁毁理学家的《语录》一类书籍。就是科举考试中,稍涉义理之学者,一律不予录取。六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书为世大禁。
不久,赵扩下诏,订立伪学逆党籍。名列党籍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凡与他们有关系的人,也都不许担任官职或参加科举考试,历时六年之久。
“追封岳飞鄂王”,即宋宁宗赵扩在位期间,岳飞被追封为鄂王。
鄂王,是古代王爵之一。从东周楚国以后,有许多君主或皇帝的儿子被封为鄂王,而岳飞是唯一的异姓鄂王。
“追削秦桧官爵”,即宋宁宗赵扩在位期间,削爵秦桧,将秦桧的谥号改为“缪丑”。
所谓“开禧北伐”,即南宋宁宗朝时首相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朝的战争。
韩侂胄渐掌大权,力主抗金,得到著名的抗战派辛弃疾、陆游、叶适等人的支持。宋宁宗对南宋的屈辱地位不满,也支持韩侂胄的抗金政策。
开禧二年(年),韩侂胄未作好充分准备,便贸然发动北伐,让宋军纷纷出击。而金军方面却早有准备,故宋的军进攻皆以失败告终,只有镇江副都统制毕再遇连战皆捷。
金军乘胜分路南下。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割让关外四郡,金封吴曦为蜀王。面临这种不利局势,韩侂胄只好向金朝求和,但因金人提出要斩韩侂胄等人而未果。
开禧三年(年),宋廷内主和派开始阴谋活动,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杨次山等勾结,杀死韩侂胄,从而宋、金罢兵议和。
嘉定元年(年),宋、金订立嘉定和议。
十一月三日,中军统制、权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等,在史弥远等的指使下,于韩侂胄上朝时,突然袭击,将他截至玉津园夹墙内暗杀。
韩侂胄被暗杀,军政大权全归杨皇后、史弥远所操纵。随后,又把苏师旦处死。这批投降派完全遵照金朝的无理要求,把韩侂胄、苏师旦的头割下,派使臣王柟送到金朝,并且全部接受金朝提出的条件:增岁币为三十万,犒师银(即赔款)三百万两。
南宋又一次屈膝降金,完成了“和议”,金军自侵占地撤回。
韩侂胄在任确实办了几件正义大事。虽未能尽善尽美,却绝没有为了苟且而出卖国家利益。反倒是他自己的人头,成就了嘉定和议。
对于韩侂胄的死,在当时的临安城内,连原本反对北伐、党禁的临安的太学生,也纷纷为韩侂胄鸣不平:
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宗冤仇共戴天。
晁错已诛终叛汉,於期未遣尚存燕。庙堂自谓万全策,却恐防边未必然。
嘉泰元年,正当主战派韩侂胄、京镗执政五年,史达祖在韩的府中任“省吏”。史达祖屡次科举皆不中,后得韩侂胄赏识,负责机要文书。宋人笔记说韩的“奉行文字,拟帖撰旨,俱出其手”。这说明史达祖不仅参与其谋,还颇得韩的倚重。韩侂胄死后,对其牵连影响也就很深了。
至此,为什么要将史达祖的《万年欢》篡改为吴文英,就不言而喻了。只是谢桥,依然横贯在历史的迷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