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背后的大智慧聪明人认知过了头,普

文/官场夜听原文: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译文: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他。中庸之道不能彰显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过了分,不贤的人又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东西,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出滋味。”中庸之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经常用到,与人交往,关系要不远不近、不亲不疏,只有保持好距离友谊才能够长久;讲话也是半真半假、点到为止,意思说明白又不伤害对方的面子,这便是中庸之道。说白了中庸之道,可以理解为“恰好”、“恰当”、“有分寸”,说话不是你有道理别人才会认可你,而是要说得恰到好处;做事不是你做得完全正确才会得到上级的夸奖,而是拿捏分寸处理的非常恰当,顾全大局,不损伤任何一方的利益。我们都知道,在现实之中,聪明人只有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是智商平平的普通人;博士、专家、研究生高学历的人也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大专以下学历的人;因此,学识很渊博得人讲话,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听懂,大部分人听不懂,当这种专家在荧幕前讲话的时候,听不懂的人就是在看戏,看热闹罢了;还有就是开会,领导那里呜呜啦啦的讲,下属听得一头雾水打瞌睡,听不明白怎么去执行?事情办砸了,把领导气得火冒三丈,而根本原因就是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和领导“不会说话”,太自以为是了,他们会以为自己能明白的道理,在别人的脑袋中也同样容易理解,不能明白那就是别人的问题,和自己无关。讲“土地改革”老百姓容易理解呢?还是讲“分地主的田地,睡地主的小老婆”老百姓容易理解呢?显然真正聪明的人认知水平高,但会语言通俗的给别人传达给认知水平不高的普通人;有些人认知水平高,讲话却总是咬文嚼字、故作姿态让别人不能理解,这就是自作聪明的人,有学问不能传教给别人,这种人对社会用处就不是很大;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看书的人多,还是看电视、看电影的人多?”答案是肯定的,看电视、看电影的人比看书的人多了去了,这是为什么?因为看书你起码要认识字啊,看电视剧、看电影文盲都看得懂!就如一个知名导演说的,书是高雅文化,电影、电视剧是俗文化,但是要论起价值来,谁的普及性广泛,谁就会给社会创造更大的实用价值,毕竟文盲也需要一种方式去教育。除了那些聪明人,还有一些认知平平却自作聪明的人,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杠精”,这类人比较固执、主观、自我,自己认为是对的那就是对的,自己认为错的那就是错的;就如有一年春晚有个小品《招聘》,主考官为了测试应聘者是否诚实就问:门里面一个犬是什么字。应聘者答:它就不是一个字;主考官正在窃喜这真是个老实人时,这个应聘者又来一句:我不认识的都不是字!让人不得不啼笑皆非。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你要是说了他认知圈之外的东西,他立马就说不可信、是假的、骗人的;现在,很多领导责怪下属执行力不强,或者总是错误的理会自己的命令,这大部分原因其实出在这个领导的身上,一个人认知水平高,以为别人和他一样能够理解他所说的,那这个人就是自作聪明;如果领导下达命令能够站在下属的角度,通俗表达少打官腔,或许讲话就不会那么云中雾里,让下属难以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