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善念、行善事
最能安详平和
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译文:人生一世,内心应该充盈着欢喜安详,人的心里美好,自然产生善念,心中忿怒,自然产生恶念,所以古人说,善良的念头一发出,人就会有福气;恶的念头一产生,就会有厄运。
感悟:曾子曾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求神拜佛,不如保持善良,善良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护身符。
存善念,吐善言,行善事,必得善果。
2
慎独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训曰:《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圣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不欺暗室。”所谓暗室有二义焉:一在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之地。夫私居独处,则人不及见;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
译文:儒家经典常常提到慎独是成为圣人的第一修养,后人把它解释成不欺暗室,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和内心的隐秘之处,都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
懂得时刻保持敬畏,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让人保持尊敬。
感悟: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持守内心,把外在的道德标准变成内心的修养,这样的人才是真的强大。
他们有着牢不可破的精神家园,无论外在有多少诱惑,都不能让他放弃原则。
老子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战胜别人不值得夸耀,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
懂得慎独的人,战胜私欲,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
3
聪明人
借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训曰: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
译文:我从不轻视人,说谁无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闻,我常对大臣们说,你们只要知道的,就不妨告诉我,只要是合理的,我一定嘉奖采纳。
感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视角,不同的视角合在一起,才能看到世界的全貌。
山不辞石方成其高,水不辞海方成其大。
只有兼收并蓄,容纳百家,才不会管中窥豹,夜郎自大。
一个人的格局、见识,都由此而来。
聆听别人的建议、想法,是完善自我、事业进阶的必由之路。
4
无事如有事
有事如无事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
译文:没事的时候,要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有事的时候,要泰然自若,不要过度紧张,一切正常处理就好。
胆大心细,心中谨慎,行事风格却要大胆凌厉。这才是做事的方法。
感悟:北宋苏辙说,“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
功夫下在平时,多思考,多想办法,多提高自己,不要临时抱佛脚,那样一定会变得慌乱不堪。
心态一崩,事情自然也就乱了。
时时警惕,细心谨慎,雷厉风行,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主事人。
5
自律,才有生活品质
训曰: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
译文:别太贪恋口腹之欲,注意起居,不要贪睡,这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
感悟:自律才有自由。
平时不注意饮食、休息,熬夜、吃油吃冷吃辣,身体自然也就容易出问题。
平时管不住自己,生病就要遭罪了。
所以,在平时严于律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有良好的生活品质。
6
认错、改错
才是成长契机
训曰: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译文:人生在世,谁能不犯错呢?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承认自己错了,我就不这样,我总是主动认错。
别人总是因为我的认错而感动到不安。
而事实上,能够主动认错,多是品德高尚的人。
感悟:孔子评价颜回,说他不贰过。
坦然认错,有错就改,不犯第二次。
人都会犯错,不用苛责别人,不用诘难自己。
认错改错,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
7
谨慎,才能人生安稳
训曰: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无遗虑。
译文:无论什么事情,一定要耐心细致,才能不留祸患。
感悟:老子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小心谨慎,才能少犯错,少翻车。
这样的人,做事稳重,让人更信任,人缘自然也就更好。
曾国藩一生谨言慎行、谨始慎终,才能让他在多次的朝堂风浪中屹立不倒。
最终成为中兴朝廷的一代名臣。
8
吃苦是福
训曰: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是观之,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矣。
译文:人性本身好逸恶劳,而实际上,只有在劳动之余,一个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安逸;如果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那么他感受到的不是安逸,而是无聊。
一直无所事事,意味着他们将来也没法吃苦耐劳,做出什么大事了。
《易经》上说:“天道运动昼夜不息、周而复始,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所以,圣人把辛劳作为福分,安逸当成祸患。
感悟:自古以来,圣贤教导子女,都是锻炼孩子,让孩子亲力亲为,吃苦耐劳。
汉朝的萧何为孩子准备了一块贫瘠的封地,曾国藩总是让孩子自己打扫卫生,自己洗衣服。
让孩子小时候多吃点苦,不是什么坏事,总是捧着惯着,只能养出好逸恶劳的败家子。
在逆境中,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能磨炼心智,让孩子真正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