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www.pfzhiliao.com/儒家的《大学》开头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至善,就是大学之道的目标。有人把曾子的《大学》比喻为儒家学问的骨架,也是有道理的,按照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行方法,就可以建立一个人完整的心性。所以儒家强调要立志,有了志向才有前进的动力,志向远大,一个人遨游的领域也就越大,心量也就越大,不在为鸡毛蒜皮而斤斤计较。不仅是儒家,中国传统的佛家、道家都强调立志,修佛的要发菩提心、修道的要做善事,起码三千善事,这些都是基础。等完成三、五年的训练,心性也就固定下来,这时候才可以化民易俗,改变一些不好的风气习俗。所以,儒家的学问并不是支离破碎,而是一个系统,也需要像现在的小学、中学、大学一样一路上去,并不是背诵几句《论语》或四书就是儒家,这些只是皮毛而已。但话说回来,这些皮毛功夫当然也是要有的,有,总比没有好,只是不要固执起来。《大学》是骨架、《中庸》是心法、《论语》是肌肉、《孟子》是气质。这是对四书的形象比喻,就像一个人,缺一不可,他们是浑然一体的。《中庸》的中不偏、庸不易,讲的是什么呢?在我的理解就是天性。开头一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解了中不偏,庸不易的道理,也就是道,可以称为天性,也可以称为天命。这在《论语》里面也提到,只是介绍的比较少。在《论语·尧曰第二十》,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一句是《论语》最后一句。许多人只知道《论语》开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但不知道这最后一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当然这个命,是天命,不是算卦的那个命。如果是普通人说的,生活过得不好就“认命了”。儒家也就不用费心学习了。这个天命,是儒家人经常避而不谈的,因为太高远,一般人理解不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