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中庸里的修身之道

《中庸》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学者所著,也有说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庸》是儒家的一篇经典文献,在四书五经中的地位仅次于《大学》。《中庸》主要讲的是人应该如何修身。书中提出,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就是天理,而符合天理的行为才是正确的行为,也就是所谓的“道”。由于我们生活在自然界中,所以天理是时时存在,处处存在的,因此“道”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么一个人要如何进行修身才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自然界的规律呢?于是书中提出了修身的最高境界:“中和”。“中”就是指的人的内心世界,包括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和”的意思是,人的内心世界由内向外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如果这些行为都是符合天理的,就是“和”。人的内心世界是基础,发自内心,由内向外表现出来的行为,如果都是符合天理的,那么就认为是达到了“中和”的境界。这样一来,天地能够正常运行,万物都能繁茂兴盛。那么如何才能通过修身,使自己达到“中和”的境界呢?这就要通过“去人欲,存天理”,去除内心一切私心杂念,使自己变得的内心纯粹,而品德高尚。这样由内向外,反映在行为上,自己的行为才能符合天理,最终达到“中和”的境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想达到“中和”的境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领悟不足,功夫不到家,可能到就达不了“中和”的境界;或者矫枉过正,过犹不及,也达不到“中和”的境界。人要通过修行做到内心纯粹,品德高尚,外在的行为都符合天理,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往往自以为自己达到了“中和”的境界,然而一遇到名利的诱惑,就把持不住,好像明知有陷阱,也要往里跳一样;还有的人则是三分钟热度,没有坚持多久,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样的人都不能修身成功。只有时刻处处不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及时发现自己心中的私心杂念并予以根除,才能够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天理,达到“中和”的境界。这是正确的修身之道。圣人可以做到内心纯粹,品德高尚,所有的行为都符合天理,从而达到“中和”的境界。然而普通人不能一下子达到这个境界,那么该怎么办呢?作者认为普通人不必要求一步到位,可以先从小处着手,由点及面,由面带全,逐步达到“中和”的境界。以上就是我读书的一点心得体会,期待着和你一起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