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
在中国所有的神话故事中,“夸父逐日”应是极为特殊的一个,我们从小就听过这个故事,可读懂它,却往往要用很多年,甚至终其一生,也无法真正理解。而就是这个无法理解的故事,却至今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给了我们无尽的精神力量。
夸父逐日的故事,最早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这本身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可是读下来却又令人一头雾水:夸父是谁?他为什么要追逐太阳?
“夸”之本义为“大”,“父”为男子之称,《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在“夸父逐日”此条下紧接着称:“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博”即“大”,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于此即按云:“博父,大人也。”可见,“夸父”即巨人之意,茅盾的《中国神话研究》中也说“盖夸父乃古巨人族名”,即认为夸父是巨人部落或其首领之名。
那么,这位巨人为什么要追逐太阳呢?这恐怕是这位巨人身上最大的谜团。
对于这个问题,《列子·汤问》给出的回答只有五个字:“夸父不量力”。但后人显然是对这个解释不满的,于是人们给夸父找了许许多多的理由:有说是因为人们惧怕黑暗和寒冷,想要把太阳永远留在人间的,也有说是因为太阳太过炎热,烤死了地上的庄稼的,总之,人们坚定地认为,夸父去追逐太阳,一定是为了给族人做一些好事,而不仅仅是自不量力地想要和太阳赛跑。但其实,无论逐日的目的是什么,对这个故事都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夸父逐日的故事中,最摄人心魄的地方并不在于动机,而在于夸父义无反顾地投身一件注定失败的事情,那种视死如归的悲剧美。离太阳越近,就要承担越多的炙烤,这一点夸父不会不知道,但他依然选择了追逐,无论他为了什么,当他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已经走上了一条追寻信仰的旅程,哪怕他的终点只有死亡,那也是他不会放弃的梦想:这才是这个故事之所以动人的地方。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屈原说“亦余心之所愿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孟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真正的英雄主义,是明知前路难为,却为了信仰迎难而上,这就是夸父的精神力量。人们讴歌夸父,从来不是因为他的成功,而是因为他那注定无法避免的死亡。柳宗元在《行路难》里这样写夸父的故事: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蜂蚁争噬吞。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夸父啊,你如果和芸芸众生一样,安心于吃喝享乐,也能够颐养天年了吧,不至于像这样渴死道边,被蝼蚁吞噬。但是,如果是那样的话,你还是你吗?失去了壮志的英雄,即使生命再长,又有什么意义呢?巴金的短文《日》中写道:“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时至今日,夸父的传说中那慷慨激昂、震古烁今的悲剧力量仍然活跃在我们的视野里,将坚韧、执着、敢于斗争的性格特征深深融入于中华民族的骨血之中,激励着人们为了实现理想“上下而求索”。来源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
作者
靳舒馨
编辑
黄紫恒
校对
梁晓
邮箱
oursp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