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剧中未露面的完美女人纯元,毫无争议《甄嬛传》第一才是甄嬛,那么第二才女是谁呢?大家闺秀沈眉庄。少女时代,沈眉庄和甄嬛一样,也曾熟读诗书,遍览典籍。早在入宫前,沈眉庄的母亲率领婢女,预考选秀题目,沈眉庄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初现端倪。“《诗经》、《孟子》、《左传》……”沈眉庄还没说完,她的母亲便打断:皇帝是充实后宫,不是考状元。入宫殿选之时,沈眉庄回答,只读过《女则》和《女训》。皇帝喜欢德才兼备的女子。这两本书是讲女德的,皇帝认为挺好。但是他也遗憾,沈眉庄声称没读四书。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对皇帝治国安民有用。可是,金子即使埋在沙里,也会发光。沈眉庄韬光养晦,进宫不久,还是显露了才学。沈眉庄是第一个侍寝皇帝的新小主。一开始,皇帝非常珍爱她。秋高气爽之际,皇帝前去探望沈眉庄,询问自己赏赐的菊花,沈眉庄是否喜欢,沈眉庄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回答,表明她对菊花气节的由衷赞赏。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画家郑思肖的《寒菊》,又名《题画菊》一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是南宋诗人、画家,祖籍福建福州连江,生于杭州,居住最久之地是苏州。他生于南宋理宗淳佑元年()年,也是南宋建立14年后,元仁宗延佑五()年逝世,享年78岁。年南宋建立。南宋朝廷主政者苟且偷安,昏庸懦弱。年北方元朝军队大举入侵南宋。5年后,年南宋灭亡,元朝建立。但是,元朝统治下,郑思肖始终不忘自己是宋人,以其独立的人格,不屈的气节流芳后世。郑思肖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繁体字“赵”的一部分;他的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道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14岁那年,郑思肖跟随父亲,从杭州搬家到苏州。郑思肖的父亲郑起(郑震)曾经做过南宋平江(今江苏苏州)书院山长。年少时,郑思肖秉承父学,明忠孝廉义。20岁左右,为太学优等生,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博学鸿词科为自唐、宋以来之制科,其有别于科举,以诗、赋、策论为主;乃起于皇帝对优学之士特予拔擢之意,故历朝均授予高职。元军南侵时,郑思肖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南宋灭亡后,郑思肖学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不臣服蒙元的统治,自称“孤臣”。他曾经与著名画家赵孟是好友。南宋灭亡,赵孟投降元朝,接受元朝赐予的官职。郑思肖与之彻底绝交。郑思肖擅画墨兰,皆不画土,只画萧条稀疏之叶,以示国土沦丧,民无所依。达官贵人索要,他一概拒绝,但是与他志同道合,理解他的人索要,却慷慨相赠。郑思肖一生悲苦。他22岁失父,36岁丧母,有一个妹妹,出家为尼,下落不明。郑思肖虽然孤单、清贫,但是把仅有的一点家产捐给寺院,并且接济穷困的四邻乡亲。客居苏州64年,前24年,郑思肖搬家达七次之多。飘零书剑十年吴,又见西风脱尽梧。万顷秋生杯后兴,数茎雪上镜中须。晴天空阔浮云尽,破屋荒凉俗梦无。惟有固穷心不改,左经右史足清娱。这首《飘零》诗,是郑思肖在苏州动荡生活的真实写照。《心史》更是郑思肖对自己一生奇气伟节的汇编,共收诗首,杂文4篇,前后自序5篇。“不知今日月,但梦宋山川”;“泪如江水流成海,恨似山峰插入天”等等。文字饱含血泪,讴歌了南宋爱国志士,痛斥了奸臣佞徒,控诉了元军暴行,充分表述了郑思肖的爱国与忠诚。近代学者梁启超穷日夜之力读《心史》,每尽一篇辄热血“腾跃一度”,梁氏深有感慨地说:“此书一日在天壤,则先生之精神与中国永无尽也”。《甄嬛传》剧中沈眉庄的精神品质,和郑思肖非常接近。入宫前的沈眉庄,对爱情是有期待的,纵然无法夫妻情深,却也渴望得到对方的庇护,不至朝不保夕,风雨飘摇。起初,皇帝对沈眉庄是非常眷顾的,也特别喜欢她的稳重和理智。但是,沈眉庄经华妃陷害,命悬一线,便对薄情皇帝心寒无比,从此对皇帝不再抱希望,也不再寄情于皇帝。保全自己的性命,成全自己的真心,成为她的头等大事。如果不是为保住自己和温太医的孩子,被皇帝伤害过的沈眉庄,恐怕永远都不会,容许皇帝亲近自己。沈眉庄对皇帝后来的冷漠,不是故作姿态,不是欲擒故纵,而是心灰意冷后,最真实的选择。沈眉庄是有气节的,也有是有志向的。她对皇帝的冷眼相对和不肯妥协,对温太医的坚决回报和一往情深,对和温太医感情的义无反顾和刨根问底,都是在对抗毁灭她爱情的皇宫,在挖掘她个人生命的意义。百花凋零的秋日,唯有菊花凌霜而开,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纵然风吹雨打,也只是在枝上枯萎,绝不早早凋零,从风中走向黄土,走向掩埋。这样看,当初沈眉庄面对皇帝,吟诵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就是她的人生态度,也是她的命运走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