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述道的子思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xxzywj.com/m/

《乐解论语》外篇弟子盘点之十

子思(前年-前年),孔子生孔鲤(伯鱼),孔鲤生孔伋,字子思,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年),享年82岁,后世尊为“述圣”。

子思生于公元前年,也就是说孔子68岁时子思出生,出生当年其父死,后来母亲又改嫁去了卫国,幼年的子思是跟孔子一起生活的。子思幼年由孔子开蒙,少年、青年接受了小学、大学的“六艺”教育,同时有曾子作为全程“私教辅导”,其学问的根基是全面而扎实的;子思曾为鲁穆公师,在卫国做过官,到宋国游学,经历丰富。

据《史记》记载:子思“尝困于宋”,“作《中庸》”但具体是什么状况《史记》没有祥记。而被认为野史的《孔丛子》一书里有记载。说是在子思到了宋国,与宋国大夫乐朔讨论文章写作之道。乐朔说,书文是要让人明白,简单最好,古人用难懂的文言文来写作,不是故意弄得繁烦吗?子思说,书文的本意,同时要表达深奥的道理,遵循文字的形意可以凝炼真义,古人这样是因为追求规范和艺术的缘故;以前我在鲁国时,乡里的人也曾这样问我,我回答他们“大道是有智慧的人所传,不是这样的人,也不会以书中的大道为宝贵”,先生是有地位的君子,怎么也问同样的问题呢?最后两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乐朔心眼太小,感觉受到了子思的羞辱,便与自己的门徒说了此事。门徒对乐朔说,子思的祖先虽然是宋人,但与我们有世仇,正好借此修理他。乐朔便安排人将子思囚禁。宋国国君得到消息,亲自出马营救了子思。

与人论“道”,三言两语、你来我往,不仅说不清楚,还招人嫉恨而生祸端。子思脱困后,大为感慨,便生著书之意:“文王困于羑里,作《周易》。祖君孔子屈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于是,撰《中庸》之书四十九篇。

从以上记载可以得出,古代人平时说得大白话与书写时用的文字是大不相同的。

作为孔子之道的传人,曾子传的是“大学之道”,而子思传的是“中庸之道”。在《论语》中,“中庸”二字仅出现过一次,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看来,孔子曾向弟子们传授过“中庸”,但在编写《论语》以弟子们当时的认知无法理解到位,就“存厥疑”,将此重任留给了下一代子思身上。《中庸》一书,全面继承、系统集成了《十翼》、《论语》《大学》包括更久远的典籍中的中道思想,如果将《大学》称为君子“实践论”,《中庸》就可以称为君子“认知论”。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子思的著作有二十三篇,曾经被编辑成《子思子》一书,可惜失传。年,在湖北荆门郭店的一座楚墓里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其中儒家典籍十四篇,分别为《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语丛四》,许多学者认为大部份是失传了的子思著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