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全译四书修订本一本便于诵读的

宋朝进士唐子西,在一个蜀道邮亭的梁柱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仲尼便是孔子。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普通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学派,其发展虽然历经曲折,却最终在中国古代社会成为主流的思想流派。

到了宋朝,有一学者朱熹,人称朱子,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他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在一起进行注解,称其为四书。从此中国便有了四书五经的说法。

四书中的名句和思想,已经融入中国人的思维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习惯。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此可见儒家文化影响力之大。

四书不仅影响了中国,更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历时之久、范围之大,少有著作能与其匹敌。

先说历时之久,从自南宋至清末的八百多年,四书被当作官定的学校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中节选的《论语》选段和《孟子》选段,以及中考和高考中常用的选段,多达几十处甚至上百处;取自这四部经典中的名句和成语也是数量庞大。

再看范围之大,四书所代表的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这一广泛的地理区域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筷子文化圈。

因《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书距今久远,已历两千多年,其中言语及用字用词多不同于今时今日,其中生僻字、多音字、多义字繁多,古人之修辞方式、语言习惯、语法结构也与今世不同,为方便广大读者诵读经典、了解经典,新华出版社特邀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窦秀艳老师和外研社王晓玮老师为其译注,所以在年出版了《注音全译四书》,6年后,经过修订,便有了这本《注音全译四书(修订本)》。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阅读古籍时最大的难点在于其读音和意义,故《注音全译四书(修订本)》在经典原文的基础上,只添加注音和译文。希望在这个注重经济、追求效果的时代,本书能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在能阅读、能读懂的基础上,增加读者品读经典的可能性。

这本注音版的四书,全文无删减,全文带拼音,阅读无障碍,锁线精装,皮质封面,版式新颖,文白对照,便于理解和学习。

(徐文贤)

窦秀艳王晓玮译注

新华出版社年12月

ISBN-7---4

定价:76.00元

原文转自:新华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