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王阳明年谱》中的记载,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就曾感叹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所谓“吾性自足”,指的就是自性本有的道,本来就圆满毫无欠缺——凡是有所欠缺的,那就不是真正的自性本有的道了。
言外之意,在王阳明看来,自性本有的道,根本就不需要修正或者提升,《中庸》里提及的“修道之教”,并不是讲“道”需要修或者提升。
何以见得?
王阳明画像我们继续看《传习录》中的原文,即:
“马子莘问:修道之教,旧说谓圣人品节吾性之固有,以为法于天下,若礼乐刑政之属。此意如何?先生曰:道即性即命。本是完完全全,增减不得,不假修饰的。何须要圣人品节?却是不完全的对象。礼乐刑政是治天下之法,固亦可谓之教。但不是子思本旨……人能修道,然后能不违于道,以复其性之本体。则亦是圣人率性之道矣。下面戒慎恐惧便是修道的工夫。中和便是复其性之本体。如《易》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中和位育,便是尽性至命”
在这段话中,马子莘问,“《中庸》首章提出的‘修道之谓教’,朱熹等人认为是圣人为了提升、规范我们自性本有的道,以供天下人效法,就象是礼、乐、刑、政之类,这个说法怎么样?”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