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七分冰三分火,一个七分火三分冰聊

关于忍耐的利弊:

正面:“小不忍,则乱大谋。”反面:“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红尘品水浒》系列第篇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它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或者说是优点,那就是对于人物的刻画非常成功,而且还是极为少见的多主角小说,光是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将就都个个性格鲜明,几乎没有雷同的类型,更不要说还有高俅蔡京等也是活灵活现的反面角色了。

而在这一幅群体画像之中,又有四个突出角色各自有着单独的多篇幅介绍——就像是《史记》中的一篇列传一样,他们分别是武松,林冲,宋江和鲁智深。

正因如此,这四人在读者中人气也都很高——当然了,武松林冲鲁智深三人都是正面评价为主,而头号主角宋江反而由于其极为复杂的性格而导致喜欢的人不少,但骂他的更多。

而这一篇文章,主要讨论的就是这四位施公用墨最多的人物中的两个,在民间有着“马上林冲,步下武松”高度赞誉的林武二人。

这两人都是一代怪侠金圣叹眼里梁山仅有的九个“上上人物”之一,而武松更是有着“天人”之称,不过说到性格,他们两个却是大相径庭——一个隐忍不发,一个豪爽快意,正好是“忍”字的两端。

所以从这两人的性格脾气之中,我们正好又引出一个古往今来都在争论不休的问题——忍耐,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我们遇事到底该不该忍?

这个问题其实至今都没有标准的答案,我们不妨就剖析一下林冲武松这两个人物,也许能够从中一窥究竟也未可知。

冷如冰雪,隐忍待发的林冲

众所周知,《水浒传》主要写的是江湖文化,因此角色中大部分都是浪迹天涯,随波逐流的江湖人,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底层人士,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行事也都风风火火,最喜欢的就是快意恩仇,最不耐烦的就是婆婆妈妈。

但是林冲却是其中较少的习惯忍耐之人,这也许和他的出身有相当关系,他本是北宋的都城东京汴梁八十万禁军的一名教头——而且从鲁智深初次和他相遇时的说话来看,他的父亲也是一名中层的提辖官,乃是官宦之家。

智深道:“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只为杀的人多,情愿为僧,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提辖。”

有过一定历史知识或者社会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中国的官场文化向来都以忍耐为美,尤其是重文抑武且对士大夫极为推崇的北宋更是如此,绝大部分的文官都受过一定的儒家文化的教育,对于其中的“克己复礼”精神也都是自幼耳濡目染,就算未必能够真的做到起码表面上也要装一装的,否则多半会被同僚瞧不起,轻则常被耻笑,重则影响仕途。

就像是唐朝有位官员叫张公艺,他的家族在当时很有名,唤作“九世同堂”,成员虽多但是却维系的很好,极少出现烂七八糟的负面新闻,因此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次第的主流儒家理念之中评价甚高——试想一下,你家里天天鸡飞狗跳,不是婆媳不和就是兄弟争执,就算你位居高位,又有什么颜面和同僚侃侃而谈什么国家大事呢?肯定会有人说您先把自家的事情摆平再说。

所以大家都很好奇,有一次皇帝唐高宗就问起张公艺如何维系这么大的家族如此和睦,是否有什么秘诀呢?

这个也很好理解,毕竟高宗的老婆可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彪悍的女强人武曌,这家里必然是“阴盛阳衰”,高宗的小日子想也难过,因此有此一问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公艺并未说话,而是挥毫徐徐的一连写了整整一百个“忍”字以作回答,这就是著名的“百忍图”——这意思不言而喻,遇事一定要忍,忍不住也要忍。

高宗据说当时十分感动,为之流涕,并赐以金帛以作嘉奖,而张公艺也被称为“张百忍”,一时传为美谈。

由此可见在古代官场之中对于忍耐的看重,林冲虽然是武将,但是职位不低,顶头上司乃是太尉高俅,甚至还能经常见到宋徽宗,自己房子买了,老婆也娶了,年龄三十出头,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望,乃是标准的“中产阶级”,幸福度颇高,所以自然也就一团和气。

正因如此,当自己的老婆被高衙内欺辱之时,他拳头都举起来了,一看乃是顶头上司的公子不由得又放下了,只能忍气吞声,呵斥了几句就放对方离去了——相反身旁本来事不关己的鲁智深倒是气的七窍生烟,非要狠狠地揍高衙内一顿不可,还是被林冲硬拦住了。

这要是不知道的人简直搞不清这到底苦主是谁了,怎么旁观的人火冒三丈,当事人反而平静如水?这还真是能忍啊。

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

但是林冲毕竟不是那种只会忍耐的士大夫或者老好人,他的忍耐也是有极限的,之后高俅害怕儿子出事就安排了白虎堂的陷阱来陷害林冲,把他刺配沧州,并且又派了陆谦富安等人千里追杀。

然后就是著名的一幕“风雪山神庙”的大戏了,当时天降大雪,从草料场的小屋到小酒店再到山神庙,施公一路上足足写了十多个雪字,这寒冷的让人脊背发凉的风雪,其实正暗指着林冲能忍但又有几分“阴翳”的性格。

但当忍无可忍之后,他就会彻底的爆发出来,而且极其凶猛暴烈,这才有几分他绰号“豹子头”中喝断桥梁水倒流的燕人张翼德的气质。

金圣叹: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接下来林冲一口气就把陆谦富安差拨等人都杀了,还剖心挖肝,一改之前那种忍气吞声的形象。

无独有偶,断了退路被逼上梁山之后,林冲又遭遇到了嫉贤妒能的大寨主王伦的为难,一波三折后才好容易留在了山上,但是林冲隐忍待发的性格又再次发挥了作用,他先是不动神色,静待时机,等到晁盖吴用他们上山后主动联系,然后亲自火并王伦,完成了梁山权力的第一次交接。

所以林冲的性格综合来看就是极度能忍,但是一旦忍无可忍后爆发出来也是极其可怕,就像是一座冰雪覆盖的死火山,不爆则已,一爆就是天翻地覆!

性如烈火,豪爽快意的武松

说完林冲我们再来聊武松,他的性格正好和林冲相反,平生最恨的就是不公平之事,要打的也是天下硬汉,而且向来是吃软不吃硬。

这正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一般,如果看的细心的话就会发现,武松的描写中许多地方同样也都离不开火。

比如他初登场的时候是在柴家庄上,当时生了疟疾正讨了一盆炭火在那里烤着,结果好巧不巧被宋江一脚踏翻,炭火飞了一脸,顿时就激起了武二郎的满腔怒火,这也就是名声极大的宋江,换个别人肯定一顿好打是免不了的了。

然后他的封神一战景阳冈上,又是骄阳似火,他又在岗前连喝了十八碗“透瓶香”后满身大汗,不由得躺在大石板上睡着了,这才遭遇大虫。

再之后的快活林醉打蒋门神中同样是夏天,当时他在孟州城的牢城营中,由于施恩的照顾所以自由自在,而其余的犯人都是大日头底下干的汗流浃背,这武二哥还不知好歹的去问人家为啥这么辛苦,颇有几分“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正是五六月炎天,那里去躲这热。武松却背叉着手,问道:“你们却如何在这日头里做工?”众囚徒都笑起来,回说道:“好汉,你自不知,我们拨在这里做生活时,便是人间天上了!

而在打蒋门神的一战之中,武松又是沿路“三碗不过望”,喝足了三四十碗美酒后才满身冒汗,带着六七分醉意去挑衅对方,并完成醉打蒋门神的壮举。

这处处都是酷热难耐,将武松豪情如火,激烈暴躁,不受羁绊的性格烘托得更加惟妙惟肖,让读者看了顿时感觉是血脉贲张。

粗中有细,每临大事有静气

但如果只是一味的激烈和暴躁,那就不是武松而是另外一位好汉鲁智深了,武松之所以被金圣叹感叹为“天人”,就是因为他在如雷的暴怒之中,往往还有着三分冷静。

比如当时亲兄长武大被潘金莲和西门庆联手害死,愤怒之下的武松也并没有失去理智,先是想方设法搜集证据去告官,想走正常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发现西门庆在阳谷县权势滔天连县令都极为忌惮之后,这才亲自出手杀了奸夫淫妇——如果换成鲁智深或者李逵的话早就开干了。

还有十字坡经过孙二娘的黑店,他也是观察之后先假装中了蒙汗药,等到母夜叉的夜叉尾巴露出来之后才一举拿下;快活林中同样没有上去就挑战蒋门神,而是先去对方的酒店假装醉汉调戏对方的小妾,然后守株待兔,把怒气冲冲赶来的蒋门神一击必杀。

而在最后击败终极boss方腊之后,武松一方面已经断了一臂,另一方面也无心追逐富贵,所以平静的选择在六合寺养老,结果八十善终,相反大部分回归朝廷的头领都是凶多吉少。

金圣叹: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

所以武松的性如烈火只是表明,他其实是个粗中有细的人,而且越是关键时刻越为镇静,谋定而后动,采取最佳的处理方式,因此才获得金圣叹为代表的许多评论家如此高的评价,广大读者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红尘说

综上而述,可以看出林冲和武松的性格,一个是以冷静隐忍为主,但忍无可忍也会爆发出冲天怒火;而另一个是以猛如烈火为主,但是每临大事反而格外镇定,会做出最理智的选择。

这也是为何这两个角色都深受大众喜欢的原因,否则一味粗卤就成了李逵,而过分忍耐又像了宋江,这都不是好例子了。

这时候我们最初那个问题的答案也出来了——忍耐是一种美德,但是过了度就是缺点了,变成了懦弱,怕事,瞻前顾后,面对恶势力的欺凌也不敢反抗。

而反过来也是一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好事,但同样也要把握分寸和尺度,否则就容易演变成倚强凌弱,冲动野蛮,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动辄大打出手。

或者还是用孔夫子的名言来总结好了——“过,犹不及”,事缓则圆的中庸之道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