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学习止于至

白癜风误区 http://pf.39.net/bdfyy/zqbdf/200725/8067086.html
03:34

晚清名臣曾国藩被评价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甚至有人还称他为半个“圣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临终时只给子孙留下了四条遗训,这第一条就是“慎独则心安”,慎独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个人独处时,能够洁身自好,不做任何违背道德的事,严格地遵守各种规则,这也是检验一个人修为的极高标准。通常情况下,人在独处的环境中,容易出现对自己放松约束和不守规则的心态,因为反正独自一个人又没有别人监督,又何必遵守规则呢。

所以能做慎独并不简单,甚至是对人性的挑战!那如何才能做到慎独呢?“慎独”这个概念是出自《大学》和《中庸》两部经典,所以推荐大家可以读一读任俊华教授注解的这套《大学·中庸》。

古代的学者评价《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读《大学》“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这两句话的意思大致都是在说《大学》这部书是我们进行修身修德的入门书籍,如果不读《大学》,其他的学问就很难有次序的钻研下去。这也是为什么《大学》排在儒家四书之首的原因。

《大学》里面提出,做人要能达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层次的目标,意思是首先我们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这是内功),然后将这种品德在生活中应用(这是外功),最后达到最完善的人生的境界。

同时书中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等”八个条目,这八个条目就是实现前面三个目标的具体方法。想掌握儒家思想的精髓,《大学》这本书一定要读一读。

相比《大学》,《中庸》讲得更多得是我们待人接物、为人处世要把握的尺度,书中的观点讲究不偏不倚寻求适度,做事要恰到好处,比如说月盈则亏,水盈则溢,事物达到了强盛的极点,就会逐渐转向衰弱,会很快地消亡,这就违反了中庸之道。

在西方,《中庸》这部书被被翻译成了“对人生最普遍的指导”,也被称为做人恰到好处的智慧,所以大家学会了中庸,就会做到为人处世,张弛有度,应对困难,游刃有余。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都经常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些影响让我们做人的标准不断变化,所以我们需要从《大学》中,学习“止于至善”的境界,从《中庸》里面学习做人做事的尺度,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被外界影响,做到一个慎独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