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通释七人道敏政,地道敏树的道理

北京比较好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423.html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一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翻译:简单说下。孔子说了,无忧无虑的人,也就文王了。王季是文王的父亲,武王是文王的儿子,所以文王兴于其父而功德被武王所继承。武王继承文王的德行而有天下。并且在有了天下之后,实行了一套符合德行的礼乐制度。

辨析:德行为本,所以有天下,有天下实行礼乐制度,教化百姓,使得百姓也皆有德行,所以天下大治。依然是讲修身齐家治理天下的道理。修身为本。

下一段孔子说也是这个意思。只不过由文王到了武王周公。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辨析: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这句话可结合《论语》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互相参证。

这段话是在说礼的教化之功。礼之用和为贵。礼不是专制的,法才是专制。礼是和人。和就是教化,约人以礼不过是让百姓守其礼节,回归德行而已。但不能光讲礼而失去本质。礼一旦脱离仁这个根本,就会走向极端,被人利用。

翻译:孔子说了,武王周公,他俩已经达于孝道了吧。孝道啊,就是善于继承先人之志向,善于传述先人之事迹。春秋两季,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搞这些礼节,是为了给辈分排序。左昭为父,右穆为子,中间是太祖。以爵位排序,是为了分贵贱。祭祀之事也有位序,比如负责乐器的,负责摆放事物的,负责打扫的等。这是为了分辨贤能。注意,这里序事和贤对应,佐证了贤是指向才能的,和德无关。和办事的才能技能有关。祭祀也有宴饮之事,这个时候就要敬酒,旅酬就是说得这个事,晚辈先敬长辈,自己先饮下,长辈然后回礼,这叫以逮礼也。大致如此。燕毛,燕子有白毛,代指白发。是说宴会之时,若是不熟悉,就根据头发序齿,序大小,不分长辈晚辈了。也有一套礼节。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继续翻译,践行其所相应的位序,根据其位序父子关系,爵位关系,长辈晚辈关系,年龄大小关系,贤能关系等,行相应的礼节,演奏相应的音乐,对所尊重的人敬重,对所亲近的仁爱,对待死去的先人就像是对待正在生活的人一样,这就是孝道的极致啊。郊社的祭祀之礼,是用来追敬上天的,宗庙的祭祀之礼,是用来追敬先人先祖的。懂了郊社之礼,春秋祭祀之礼节,治国之道就在天下掌中了。或者说如翻掌一样容易。

这段话是论述祭祀郊社宗庙之礼和孝道的关系。强调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做到各安其位,各尽其礼,就是孝道至极。是中庸之道在孝道方面的应用和实践。

需要注意的是开始两句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强调一个善字,善于的意思,那就是前提是先人先辈先祖都是行君子之道,有君子之德行。是祭祀这些人的善行善事的。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本段话讲为政和修身的道理,所以言为政在人。政,正也。

以己而言,正己而已。以治国而言,正百姓而已。所以,修身和为政是一以贯之的,逻辑严谨。立己达人之道在其中。

鲁哀公问国家治理。孔子说了,文王和武王的治国方略,都已经写在一尺见方的竹简上了。人在的时候,则其治国方略就可以执行,人不在了,则其治国方略就不被施行了。敏字,可以从地道敏树理解。地和树的关系,无非是地道善于长养树木,善于培植树木。所以人道敏政,意思就是人道应该善于治理国家,教化百姓。这和百年树木,十年树人的道理差不多。这个蒲卢当是一种树名,但要勤于护理。这样逻辑才是紧致的。而不是汉儒宋儒所解释那样的。治理国家,教化百姓啊,就像种植培育蒲卢那样就行了。大概要勤浇水,勤施肥,要善于扶正。比如有些树,要人工扶正才能长得高,不然就枝丫横生,枝干歪曲横长了。这个蒲卢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树,需要人费心费力种养。

所以说为政在人,就像种养蒲卢一样,为政之人也应该把自己的身体看作蒲卢,要以道来修,修身的目的就是涵养仁,存养仁,让仁在心中长大,充溢。仁就是人的本质。仁爱先要从家里人做起,因为接触最多,最容易接触,和血缘无关系。亲家里之人是首要的,所以为大。义就是行仁,即是达人,此处指为政。为政要以尊贤为首要的。亲亲有先后,尊贤有差别,因为人的才能是不一样的。这样礼就生出来了。礼和位有关。比如在家里有父子夫妻之差别,在邻居有长幼之差别,在朝堂有职位之差别。相应的礼节也就不一样。这样的话,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上位或者说君王的尊贤的话,就无法得到百姓之心,民心,所以治理也就不可能了。

进一步深入分析。因此,君子不可以不以修身为要,修身是根本,是立己之道,君主也应该修身,首先是君子才能做君主的。而修身之道,首要的就是要从对待亲人开始。存养仁心,有孝悌慈爱之礼。而对待亲人就要有父子兄弟长幼的认识,此之谓知人。而要知人先要知天。因为人道就是以天道立则的,人道是效法天道的,所以人道之规则都来自天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