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论语廿二法理人情

北京看手足癣最好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423.html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们这里的民风比较耿直,有个人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会出来指证。孔子说:我们家乡耿直的人不是这样,要是儿子犯错,父亲会替儿子隐瞒,反过来儿子也会替父亲隐瞒,好像不是你说的诚实耿直,但实际上直的道理就在这里面了。意思是隐恶扬善,直在其中矣。

隐恶扬善也是中国文化一大重要内容,其道理极为深刻,像现在报道一些跳桥或者报复社会事件,短期内各地就会接二连三的出现类似事件。再比如孩子犯某些错误的时候,家长说平时都是怎么怎么教育的,是他不听话什么的。这叫什么道理什么教育嘛。其实孩子并不会听多少你告诉他的道理,但是你平时跟家人说的话他都听进去了,你喜欢指责抱怨或者挑爱人的刺或者怎么样,孩子都学会了。所以像中国的史书,特别史记,很不容易看的,可能把这个人讲的很好,但是所有的不好都写在和他相关的其他人的传记里。再看整部论语,对历史人物基本都是肯定的。所以造就整个中国文化兼容并蓄,可以不断演进而不需要推翻,孔子本身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完美,非常优雅,在论语中可以不断体会。

再说法制,老外有庭外和解制度,中国有“调解庭”,本质上都是法律不外乎人情。如果某条法律完全是违背人情的一定行不通,会被废弃。历史上多有请求替父受刑的故事,汉文帝就因此废除肉刑(割鼻、刺字、砍足等),朱元璋也因此御题“孝子周琬”。叶公说的这对父子,从感情来讲已经不纯正耿直了,直就是不转弯吧,就是率性而行,率性之谓道嘛,父子是天伦,都没有天性的真感情的话,到哪里又能有真感情能率性而行。

《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这对父子显然已没有亲亲,亲亲之杀,杀是制杀,亲亲之间也有界限的意思,就是有礼了。如果礼都行不通那只好用法,所以这里孔子说的就是没有直接就蹦出来指证老爹的道理吧,老爹犯错,子女知道了总是跟看到别人犯错的心情不一样嘛,总要藏一下掖一下,先隐瞒一点再说嘛。

从人文文化看人类社会并不见得在进步。西方文化看生命是肉体与灵魂两分的,所以耶稣说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灵魂可以由上帝做绝对化的审批,身体却不行。世间的不可能有绝对化的审批,最后只会让法律变的越来越复杂,也让律师越来越吃香。好像很多美国警察枪杀嫌疑人的事件,美国警察只要怀疑嫌疑人有拔枪行为就可以射杀对方,结果很多被射杀的人完全没有武器。然后靠律师上法庭辩论,没错啊,警察当时看他这动作像是要去掏枪啊,所以开枪了,很合理。问题是一个犯罪既看动机也看事实吧,如果只讲动机每个人都讲自己的出发点是对是好的啊,杀人偿命这么简单的道理都行不通了。

孟子就讲“徒法不能以自行”,现在也时不时需要最高法,甚至人大出来“释法”,法律是死的,始终要靠人执行,所以历史上的“刀笔吏”多不可数。如果法律一写,大家都理解一致,执行一致,那早就天下太平了。老子讲“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是礼崩乐坏之后才讲法的。孟子的学生桃应有一次就问孟子,舜的执法大臣是贤人皋陶,那如果是舜的老爹杀了人了,咋整?孟子说抓起来就是啊。桃应说那舜不禁止吗?孟子说他怎么能禁止皋陶执法呢?当这个国家领导就得接受这个国家的法律。桃应追着问,那舜该怎么办?

题外话说一句,先不说舜怎么办,起码可以看到我们的法治精神比欧洲早了几千年吧,商鞅变法的成效也不错啊,为什么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并不颂扬商鞅变法?还是说回来吧,孟子说舜背起他老爸就跑了,天涯海角躲起来了,因为“舜视弃天下,如弃敞蹝也”,就是看待天下跟一只破鞋一样,丢了就丢了。这就是舜之所以是圣人,很多人是亲情也处理不好,礼义也没有,行政就是强来的。

一路下来讲的都是为政的思想路线的道理,下面从一个具体操作上回到人的修养问题。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樊迟有一次又问仁了,孔子上次回答他爱人,可以说最初的就是最后的,从爱亲人到最后爱一切人就到了仁的境地。当时接着讲知人就举了舜用皋陶的道理,然后一路下来就是为政的道理,其实为政也是为人民爱人民,可见论语的编排真的很有意思。

孔子说,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敬畏严谨,对待他人要忠实真诚。做到了恭、敬、忠,就算到了没文化的地方,一样会被起用,不会被放弃的。接着说被起用,做一个“士”是怎么样。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贡来问道,怎样才可称得上士呢?孔子说,自己有羞耻心,能够检查约束自己的行为;然后出使各地去,能顺利完成任务,不辜负君王的使命,就可以说是士了。这就是接着上面说,人首先要有个中心思想——恭、敬、忠;怎么来的,羞耻心来的,说简单点就是爱面子,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个羞耻心是人人有的,从这里发端扩大出去就是义,就可以做到恭敬忠。这样子就算出使到没文化的夷狄去,也不会丢掉了恭敬忠,自然也就不辱使命。

子贡好像觉得这个答案太高大上了,又问那差一点的士呢?孔子说宗族的人都称赞他孝顺,乡里邻里都称赞他友爱,也可以算士了。就是做到孝弟的人,即使不出仕(或者说没有足够的才能出仕)也可以说是个士人了。可能自贡又觉得这样的话自己还可以啦,这个不就是老师平时说的吗,我们都是这么做的啊,所以又问,那再差一点的呢?孔子说那些说到做到,有始有终,耿直得好像硬邦邦的小人,或许也可以算再次一等的士了。小人就是只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