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普通人很容易,做普通人却很难刘瑜演

作者

汨罗江上一叶舟

刘瑜是谁?恕我才疏学浅,这个名字之前从未听说过。

周瑜倒是知道,据传被诸葛亮气死的那个。直至最近刷到了一篇清华教授的演讲,谈《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才知道刘瑜是谁,也因为她的一句话彻底火了,让更多普通人认识了她。

“我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刷爆网络,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各路大神纷纷加入口水战中,大众的情绪也被煽动了起来。有一边倒支持的,也有一边倒反对..的,还有夹在中间“左右逢源”的,怎么说都对,怎么说都有理,总之一脸不得罪人、圆滑世故的样子,妥妥地把自己放在安全线里。

其中储殷教授对刘瑜教授演讲的回应,有种看神仙打架的味道,“隔空打牛”,带着一股浓烈刺鼻的火药味。

作为一个普通人,你本想安安静静地做个普通人,悄悄的努力,悄悄的拔尖,然后惊艳了所有人,实现人生逆袭,怎料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天外之音”,打破了这份安宁。就像储殷说的那样:他们劝你看开,不是真的让你看开,而是你认命。

总有些人,想让你“安分守命,顺时听天”,告你认命吧,别费劲了,阶层流动已经玩不转了。

透过刘瑜演讲事件,“普通人”这三字太沉重,每个普通人都无法回避这五个问题。

一、谁是普通人,你凭什么定义普通人

在你阶层是普通人,在我的阶层你就是天堂的王者。

在王思聪眼里,汪小菲就是个穷屌丝。当年的婚礼事件,张兰在婚礼接受采访说王健林免费赞助了婚礼饭店时,王思聪怒发冲冠,拍案而起,一口一个张兰阿姨,把人家损了一顿,自此和张兰、汪小菲、大S一家结下了梁子,他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我们的小王就出来踩一脚。

在“王者”的眼里,那个加了三点水的“王者”,水分太大,是个水货,根本不配富二代的资格。对他而言,一个没落的餐饮店女老板娘的儿子,他就是个普通人。背后的潜台词很可能是这样的:

明白了吗?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阶层之间存在鄙视链,哪怕是阶层内部同样也存在更深仇视的“鄙视链”。普通人之间的鄙视链,只不过是邻里、朋友之间的嫉妒,嚼舌根子,再厉害点的话,就是泼脏水,但影响力只限于局部小范围地区。有钱人的鄙视链,则更狠,把对方扒得一干二净,公之于众,拉到网络上“游街示众”,生怕大众不知道有人在“裸泳”,生怕大家缺少了茶余饭后的笑料和段子,你仿佛看到唾沫星子横飞的颗粒场面。

然而,在“王者”眼里的冒牌富二代、水货、普通人,在我们这些普通凡夫俗子眼里,注了水的“王者”依然远超普通人一个阶层。

他是普通人吗?

有几个普通人有资格去娶大S这样的明星。

著名的乌镇饭局,没有几十个亿的身价,连饭局的大门都进不去,前提还得在一个朋友圈里。一个亿身价的人,在他们眼里和普通人没有区别,根本不屑一顾。

借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像我这种万的,在商会里就是穷人,第一次坐在那里,感觉自己是去要饭的乞丐。”他参加了某个商会后,发出了一番酸溜溜的人生感慨。

你站立的阶层台阶,决定了你的视角,也决定了你的立场。

在清华刘瑜教授的视角,她的孩子不是旷世奇才,在清华附小也不是最出色的那个,站在她的阶层角度,刘瑜认为“我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这话没毛病,一点都不假;但放到大众身上,这个“普通人”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是攀比不起的,也无福消受的。

很多人也想像刘瑜的女儿一样,在清华附小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可惜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就像有句话说的:有些人生来就是头等舱,你拼尽全力到达的终点,却不及别人的起点。刘瑜所谓的普通,对于绝大多数人一生来说,往前十八,往后十八代都是无法企及的一个高度。

这明显犯了一个逻辑性常识的错误,逻辑一定讲前提条件的,否则论证命题的结论就不成立。刘瑜那个阶层“特称”的普通人,不等于“全称”的所有普通人,只是偷换了概念,用降维的方式含括了所有阶层的普通,而此普通非彼普通。就像如今在我们眼里普通的一包方便面,对于偏远山区的穷人来说,它就是高级餐厅里的“意大利面”。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

任何不加前提条件的东西,都是耍无赖,耍流氓。

所以,就刘瑜口中的“普通人”,很多真正的普通人是不接受的;也因此连储殷这种高知阶层都撸起袖子,站都出来为普通人打抱不平,他说:“作为刘瑜和周濂的孩子,他就注定不是普通人了……你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即便你哪怕不好好学习,最后混到退学了,至少也是个高晓松。”PS:高晓松相比他比父辈和祖辈获得在学术和科技上获得成就,他真的就只是一个普通人。

而刘瑜在演讲中提到,她看完一个关于“文科出身妈妈,为了辅导孩子考大学,硬是把自己锻造成一个理工科的学霸”新闻后,她在妈妈群表态,我说我已经想好了:我们家孩子以后就让她开个奶茶店得了。结果其他的妈妈纷纷表示,他们的孩子也要开奶茶店。我就意识到,看来这个奶茶店竞争也非常激烈,我们家的孩子还是开煎饼店算了。

这可是大北京的房租啊!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有多少普通人的家庭能拿得出钱来让孩子在北京开奶茶店,当老板。至于煎饼店,那更算了,那得起多早啊,不过也是有钱可以任性,当老板的不需要像员工那样起早贪黑。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知识分子,真是不知普通人、小角色的艰难和辛酸。

这话要是普通人这么说也就罢了,或是放在私下说,但作为国内一流学校的顶尖教授,放在台面上说,这话有些太随性了,接不了地气!你的这一点普通,是几千万家庭的望尘莫及。奶茶店竞争也非常激烈,我们家的孩子还是开煎饼店算了。

一个看似“算了”,背后却透着满满的优越感。对于普通人而言,一般孩子想创业,父母往往是这样说的,我们家不富裕,你上大学这几年,家里还欠了不少外债,别折腾创业,还是老老实实先打工算了。

总而言之,刘瑜口中轻描淡写的“普通”二字,是别人一辈子,甚至是几代人都换不来的起点。普通二字,对于真正的普通人来说,是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举步维艰却又不得不背负的生命旅程。

不少学者都用一个通病,学问越做越大,越做越高,看似很有思想,却没有半点现实的意义,根本不接地气。用储殷的话来说:有的时候,不要相信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灵鸡汤。

二、真正的普通人是什么样的

命运如此卑微,真正在乎你的人,只有自己。

在看到刘瑜这篇文章之前,我看到了一篇图文《年还剩下最后一个月:撑不下去的时候,看看这20张图》。限于篇幅我精选了三张图,大家感受一下,详细图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这篇图文。

这就是普通人,一个瞬间,足以让自己陷入无助、泪崩的境地。

但普通人的生活远不止这些,普通人在支配公共资源上的能力远低于高阶层的人,更重要的是普通人在面对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时,束手无策,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待遇,甚至被恶意的报复,在这里不作一一赘述。一言概之,不少普通人的真实写照是无助、无奈、奔波、艰辛、委屈、崩溃、绝望……

哪来的刘瑜口中的那个“奶茶店竞争非常激烈的话,我家孩子还是开煎饼店算了”,底层的普通人为了一个煎饼摊,可以把命豁出去。这可不是刘瑜的“算了”那么简单,她说的一个算了,就是压在一个人头上的一座山。

高知阶层的算法很显然“头脑简单”了些!

我之前见过一个被抄了摆摊车的中年矮个子男人,眼神没落,无助,拿着一个破旧的电话和另一方通话,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或许在向他爱人寻求安慰,或是在找人想办法怎么把车要回来。看到那一幕,我也很无助,我帮不上任何忙,连一个安慰都送不上,看着他远去的背景,五味杂陈。

生活现实如此残酷,也如此简单,在弱肉强食的规则下,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只好连微生物都消化掉。

对于有些人来说,活着不是为了生活,一生的忙碌,只是为了生计,他们的存在似乎毫无价值和意义。悄无声息地来了,却要忙碌了一生,然后又悄无声息地走了!命运如此卑微,谁会在乎呢?

对于普通人遭遇的一些境遇,很多时候人们只能用“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来安慰自己,相信存在“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的真理。

现在洗脑最多的一句高级鸡汤“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但真实的情况,正义往往被狠狠地打了折扣,不是一丁半点。就像服装商店贴出1-7折的打折促销活动,实际上1折的商品只有那么一到两种,其它多数的都是6-7折。1折只是一种噱头,一种假象而已!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其实是被曲解了,有专业人士指出:正常英美法系对此的理解,在于“迟到的正义,等同否定正义”。

阶层很现实,自古以来人就被分为三六九等,这是全世界通用的生存规则和秩序,没有什么抱怨的。

有些人一出生就可以继承父辈或祖辈的遗产,他们不需要为生计发愁,他们所发愁的是要么如何把这些钱花完,过着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要么如何把财富继续最大化,建立更庞大的金钱帝国,以保子孙后代永世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三、你是那个打不死的普通人、“路人甲”吗?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自己的“周星驰”。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周星驰的电影?

就我个人的认知而言,周星驰的演技其实是次要,真正大家之所以喜欢周氏电影,是因为他的电影刻画了一种“底层逆袭,咸鱼翻身”的精神调性,不知不觉中激励了很多人内心对渴望改变命运的强烈召唤,和打死不认输,不认命的逆袭精神。在周氏的电影中,他扮演的大多是小人物的角色,落魄、穷困、倒霉,却有着打不死的“小强精神”。从跑龙套的路人甲到星爷,成名前的周星驰在名利场的娱乐圈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才换来了封神的“星爷”头衔。电影《喜剧之王》,其实说的就是周星驰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缩影。

喜剧的本质是对悲剧的冷幽默,无厘头是对磨难的调侃。

在星爷的电影里,更多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看到是一种希望,一个小人物,一个穷屌丝,一个普通人可以逆袭翻盘,咸鱼翻身,可以跨越食物链的鄙视,从底层爬到金字塔顶端,改变命运的机会。

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周星驰”式的小人物,或许这就是我们喜欢周星驰、星爷,周氏电影的缘故。与其说我们喜欢星爷,不如说我们喜欢那种“逆天改命”的希望和信念——我命由我不由天,不服输,不认命,打破一切是非定义。

即使命运待你如草芥,时运不济,你可以认命,你可以接纳目前糟糕的人生处境,并且一直糟糕下去,但心中总有一根“精神的支柱”在顽强地撑起无力和卑微的生活,那就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渴望他们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一代不行,还有下一代,只要子孙无穷尽,总有一代人会站在时代的巅峰。

风水轮流转,总有一代到你家!嘴上认命,心里抗命,在我与不少60、70年代的普通人的交谈中,他们的人生无不流露出这种最质朴,最简单,也是最顽强的命运哲学观。

生活很沉重,生命很卑微,但希望还是要有的。

而刘瑜的普通人论调,似乎要去打破普通人心理约定俗成的改命观,接受成为普通人的事实。

就像有句话说的:你可以信命,但不要认命。只要不认命,一切皆有可能。一旦认命,那就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或许自己是个穷二代,若是认命的话,自己的孩子也是穷二代,这种恶性循环下去,世世代代为穷人,是你所不情愿的吧。

普通人虽然没有发财的命,但不要打断普通人发财的梦。如果连梦都被剥夺了,那么活着和咸鱼有何分别呢?

四、普通人有选择的余地吗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千百年来,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最佳的通道之一。远的不说,年高考制度恢复,多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子弟,通过读书走出大山,见识到了外面不一样的世界,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下一代的命运,他们不需要辛劳而作,不需要看天吃饭,不需要为一日三餐发愁,不需要为了卖点农产品,挣钱微薄的收入,走几十里的山路……

罗中立油画《父亲》

在那个“粮票”代表美好时代,对于能进入体制内,吃上公粮的人来说,这是一件何其光宗耀祖,祖坟冒青烟的事情。

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里,一个没有天赋的人,不需要太聪明,也不需要读过多少书,只要有一股子引潮而上的闯荡精神,靠努力,靠勤奋,一样可以实现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逆袭改命。

然而,这样的时代基本已经结束了,英雄不问出处离普通渐行渐远,进入资本时代,一个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愈演愈烈的时代,“阶层血统、家庭身份”对一个人未来前途的影响权重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意味着普通人逆袭改命,咸鱼翻身的上升通道越来越窄,几率越来越小。

刘强东曾在《开讲啦》上面说过一个故事。

他给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了万元,用于资助家里穷、经济困难的学生。没想到过了一、两年,人大的相关负责人跑过来对他说,这个助学金不好发,就连申请的人都非常少。刘强东非常纳闷,自己上学的时候,班里的助学金名额很少,申请的人非常多。那时候,班里百分之七十来自农村,所以基本都会去抢这个助学金。人大的负责人对他说,现在的人大跟你们那时候完全不一样,能够上人大的,来自农村里面的学生可能连30%都没有。

教育已经走入了“拼爹”的时代,不管你信不信,愿不愿意,这都是事实,也是趋势,更是大概率。就像刘强东说的:“农村的孩子是从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被城里的孩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你很难考上大学。有的人说,你这种是很不好的宣传教育,农村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也是大有可为的。这句话我今天还是信的,但是机会很少。”

熊轩昂,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父母都是外交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跟着父母,去过多个国家。记者采访时,他的一番话也引人深思。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这种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现在的状元很多都是这种,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对于普通人来说,拼爹拼不上,不拼读书还能拼什么。

物欲丰盛,人性欲望无限被激发的当下,读书,会读书远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来的重要。

一个程序员月薪5万,一年60万;一个普通岗位的人月薪5千,一年才6万。前者30左右时可以在大上海贷款买房,想象美好的未来,规划更好的明天;后者30岁左右时,可以在三线城市买个房,但相似的年纪,吃了同样多的苦,人生的画风却是这么的“无厘头”。

最近有个视频火了,沈阳一毛坯房内,一名32岁的男子向妻子预演装修入住后的安逸生活,看电视的放松,洗热水澡的惬意,他始终面带笑容,她却看哭了。夫妻俩同初中同学,结婚时无车无房无彩礼,经过5年的努力,他们从最初每天只能吃面条到如今攒够首付款实现买房梦想,这样温馨的一幕感染着许多同龄人。

优秀的人,一年顶普通人的十年,你说会读书重要?这是个奖赏高智商的时代,也是个羞辱低智商的时代。

这就是现实的差距,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活在当下,鲜有人可以做到平常心,内心淡定,泰然处之——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事未了,如何按住内心功与名的胸有澎湃?

刘瑜说的没错,恶性竞争里成长,容易长成一个空心人;人生的目的并不是越高、越快、越多;往人多的地方扎,只会是踩踏式竞争;社会充满了成功学,却没有教人失败的勇气。这些道理不用教授说,普通人心里也有数,但问题是身处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普通人的悲哀就在于只能随波逐流,选择的余地不多,多数人注定会成为被洗脑的“乌合之众”。

当下媒体、娱乐引导的社会风气,再加上很多教育机构的无节操地疯狂夸大宣传,攀比宣传,利用人性的逐利心,在大众心里制造更大的生存危机感和不安全感,贩卖焦虑恐慌,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家长们沦为他们收割韭菜。人是环境的产物,有多少人在这种“乌烟瘴气”的风气下,能做到置身事外。

就像《乌合之众》里说的: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

可悲的是,作为刘瑜的同门师弟师妹们,不少人沦为一些教育机构制造焦虑的工具,甚至可以说是帮凶。“清华、北大”名师辅导的资源,正成为他们敛财,收割底层的“欢乐颂”。而这也是普通人的宿命!

所以,纵然千军万马,在恶性竞争里成长,踩踏式竞争,相比让孩子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帮他找到他所欢喜的事,这种不确定的风险和不可控的因素,家长们也依然愿意让把孩子在“流水线上”苦逼读书,把学习和分数作为孩子将来前途最安全、最可靠的投资。鲜有人有勇气一开始就按着孩子自身独特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去发展。中国式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文化思维,当下只要家里稍微条件好点的,谁甘心一开始就奔着把孩子培养成理发师、厨师、泥水匠等等,朝着“蓝翔技校”直奔而去?

“三教九流”的思想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根扎得太深,太深了!

《中庸》开篇第一句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人早在多年前就把这件事情弄明白了。可是年过去了,这种思想并没有融入到我们文化基因和血液里。这是谁的问题呢?

不要动不动和西方比,和欧洲比,我们的实力和文化思想观念还不允许我们普遍像西方人那样,孩子成年后,你是你,我是我,各过各的家庭。

家长只能替孩子考虑,选择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有句话说,小孩子只看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句话虽然露骨了点,但现实往往就是如此。

刘瑜说:当每个人都被鼓励去寻找自己最大的亮点,施展自己最大的优势,一个社会的创造力就会被发挥到极致。这是理想而不是现实!

当下多数普通人的家长们要忙于生计,也忙于自身职场的焦虑,中年危机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纵使条件好一点的,可以“砸锅卖铁”按着孩子独特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去发展,但问题的关键是有多少家长们的文化素养能力,足矣支撑自己去点亮孩子施展自己最大的优势。

依据人口普查,从年到年,我国总人口13亿左右,承受大专以上教育多万人,高中中专以上教育万人左右,承受初中教育的万人左右,小学教育的0万人左右,文盲或许15岁以上不识字的人万左右,而承受高中中专以上教育仅占总人口的10.9%,大学大专以上教育者仅为3.5%。

即使拥有大学大专以上的学历者,又有多少人真正意义上懂得孩子的教育成长学?现在家庭教育最热的一次“原生家庭”,谁还没被坑过!本来非常和谐的家庭关系,因为你要逼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导致家庭关系鸡飞狗跳。

不是每个人家长都像刘瑜教授那样有那种文化学识的高度,可以营造出非常和谐的亲子关系,也没有实力“看来这个奶茶店竞争也非常激烈,我们家的孩子还是开煎饼店算了”。

你说:人的前半生存在的目的,就是考试,完全了无生趣。我一百个赞同!

是啊,大家都这么想的!可惜普通家长不是王健林,普通家庭的孩子不是王思聪,可以优哉优哉去选择读哲学,这种只有真正的贵族才追求得起的学问,只有贵族才能吟诵的风花雪月。回国后,拿着老爸的5亿做投资,出了征信问题,拿着老妈的填坑。换个普通人,区区几十万个往往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多数普通人真的有更好的选择吗?

阶层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窄,当下大变革的浪潮时代,如果赶不上这一波浪潮的机会,下一波在哪呢?可能离现在就很遥远了。

曾经有香港小学生写作文说,这是香港,李嘉诚,李家的城。这就是资本的“魑魅魍魉”。最近几大互联网巨头加入了社区电商大战,1分钱一袋食盐,9毛钱一份青菜,1分钱一个橙子……

接下来的时代,资本会越来越强大,阶层会越来越固化。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就如某经说的:但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丰足有余;凡没有的,就连他有的,也要取去。

想想,真是细思极恐!就像有人调侃这次社区电商大战说的:再不努力以后连卖菜机会也没了。

纵使竞争再残酷,需要经历刀山火海,九九八十一难,摆在多数普通人面前的,心里最踏实的那条小人物咸鱼翻身的路径,依然是拼命读书,乖乖地参与到这场教育的军备竞赛中,学习再学习,考试再考试,恨不得练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好。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底气和嚣张,一个拆迁户在家长群里抱怨:我们北京人谁家还没有几套房啊,给孩子布置那么多作业干嘛?

如刘瑜所说:如果一个人选择“自在”放弃“成功”,这也未必是坏事。没错,但有多少家长能保证将来的孩子不抱怨父母,为什么你不给我做个好的榜样,我现在的放弃,就是因为你之前的放弃遗传给我的。

我也承认,在一个小小的天地里,过上怡然自得的生活,就够了。

《北漂夫妻回乡自建3层木屋,木头全从国外海运:彻底逃离北京》中的男女主人公令人羡慕,这不光需要你有足够的资本,就像某网友评论的“”芬兰海运了30吨特殊的木头,每一个词都散发着金钱的气味,这样的人随便去哪里都可以啊,逃离二字实在不妥”;还需要你能足够的幸运找到一位能和你“琴瑟和鸣”的伴侣。否则,你这一辈子都是注定要打光棍的。

“普通人”这三字,注定轻如鸿毛,却重如泰山,背后是多少承受不起的痛。

五、普通人究竟何去何从

一切答案终究在你心里,任何人无可替代。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相比那些活在多年屈辱史里的命如草芥,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普通中国人,当下的我们是幸运,也是幸福的。

如今学业和工作的压力所导致的抑郁症、焦虑症很普遍,自杀低龄化趋势等等的问题,青少年是如此,中年人也好不到哪去。

欧美日韩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遇到这些问题,只会多不会少。这不是谁的问题,是谁的错?不是家长的问题,也不是社会的错,而是时代,这个时代一种无奈的幸福的“烦恼”。

历史的前进,每一次巨大的变革,或推进,或倒退,都是以付出极大的代价作为前提的。

普通人如何选择?

是选择做流水线上的人,还是勇敢地逆潮而上,站在时代的对立面,选择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放飞自我,又或是其它的什么选择,没有一种答案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供你做完全参照的标准,因为任何一个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禀赋,都决定了他自己是独一无二存在的个体。

人生的孰是孰非,没有定论,终极答案终究还得靠自己去解决,自己去选择。

就像刘瑜说的:可能因为我从小是个很“要强”的人,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假定别人也应该如此……但是,随着成长,我的这个想法也开始动摇了……

每个人的认知都存在有限性和局限性,爱因斯坦也不例外,就像他说过的一句话:人类已知的是有限的一个圆,未知的是圆外的世界,是无限的。

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不论你是迷茫、焦虑,还是做出了何种选择,唯有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学习,增长见识和能力,获得心智的成长,磨炼强大的心性,你才能解除心中的各种困扰,把自己引出寻常的圈子。除此之外,你觉得还会有更好的办法吗?

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不论你是迷茫、焦虑,还是做出了何种选择,唯有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学习,增长见识和能力,获得心智的成长,磨炼强大的心性,你才能解除心中的各种困扰,把自己引出寻常的圈子。除此之外,你觉得还会有更好的办法吗?

结束语

浩瀚宇宙,繁星点点,一切终将,过眼烟云。

大多数人的人生终极活成普通人,你可以普通,但不能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