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是对圣人的最高评价无过无不及,则

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9.html

人的一生不可能完美无缺,但人们却一直为追求完美人生而奔波。所谓完美的人生,其实就是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中间平衡。将欲望与失落、希望与失望,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平衡到一个水平,人生也就趋于完美了。

“有失必有得”这个古今皆适用的道理,教你的就是一种折中的做法。有点像打太极,柔中有刚,刚中亦带柔。也许,有人会坚持批判中庸之道,但是不管怎样,发展中庸之道在自己人生中的作用,不轻易当头,不随便退缩,处事稳重才是精要。

刘备与曹操比起来显得比较忠厚,但也并非心无芥蒂之人。当年攻取西蜀时,刘备曾与刘璋在涪县相遇,刘璋部下张裕脸上长了不少胡须,刘备拿他开玩笑:“我从前在老家涿县,那地方姓毛的人特别多,县城东西南北都是毛姓人家。”

涪县县令问:“诸毛怎么都绕涿而居呢?”张裕回敬说:“从前有人做上党郡潞县县长,迁为涿县县令,调动之际回了一趟家。正好这时有人给他写信,信封上不知道如何题署好,如果题“潞长’,就漏了‘涿令’,题‘涿令’,就漏了‘潞长’,最后只好署‘潞涿君’。”

他借“潞”为“露”之谐音,讽刺刘备脸光露嘴无须。后来张裕归顺了刘备。他对天文、占卜都很精通,曾劝刘备不要取汉中,取汉中于军不利。刘备一意孤行,出兵攻取汉中,想证明张裕预言不准。

张裕又私下向人泄露“天机”,说魏文帝黄初元年刘备将得益州,九年后将失去益州。刘备不忘当年受辱,借机要杀张裕。诸葛亮问张裕犯了什么罪。

刘备说:“芳兰当门而生,不得不锄去。”这完全是借口。因个人的恩怨,却要杀手下人,有违中庸之道,太过激了。

孔子崇尚的中庸之道与我们提倡的折中之法,目的无非是使我们的思想达到理想的境界。所谓理想境界,也就是达到中庸之道的境界。孔子曾经告诉子贡说:“我用一贯穿我的整个思想。”这个“一”,就是中庸智慧。

折中是对圣人的最高评价,无过无不及是处世的最高准则。然而,要想做到轻重适度缓急得当,又谈何容易?只有经过长期修炼的人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切记:要对各种偏才取长补短,以天下之能为己能,方是实现折中的正途。

人们提倡的和谐,既有点像道家的庖丁解牛时不触碰关节,因而游刃有余;又有点像儒家的乡愿,不需要极强的是非观,对社会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不用明辨是非,一定是你对我错你输我赢,需要做的是调解,让大家都满意才能减少不安定因素,最终达到社会和谐。

这时的和谐虽然有点和稀泥的味道,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也不失为一种处世的方法,也不失为人们折中做事之根本。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时候不得不折中,在众多想做的事情中去挑选最有价值、最有必要做的事;在许多的想法中去实践最可行、最有利的做法。

有的人或许会比较豪爽,想怎样就怎样,不做过多衡量,认为那很烦人,但最终呢?他们事后会后悔,因为他们没有折中考虑!希望大家看完本篇后,不要固执己见,多多学学中庸之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