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学必有初,一而中庸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一”是初级,是开始,没有谁可以跳过初级一蹴而就。有如星日月三光,清晨的日出永远作为一个起点,破晓而出,一点点生命的芽儿在苏醒,然后夜幕降临,在一个刚刚好的时候圆圆满满,星辰满天。就这样,由初而始,在每一次都抵达一个中庸之时。

我们的学习亦是如那三个规律,从零开始,在一个适中的地方停下来,整理过去,重新开始。

从小我们学习各种规范礼仪,这是最简单,是最开始,可越是简单,越是初级,便越是复杂。它的复杂性是基于它今后对于我们一生的影响,不光是修养品德,甚至是人格性格、人生态度。这样的“初级”就好比“终极”。三字经中提及的匡衡,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的好习惯,他长大以后成为了一名知识渊博的大经学家。以习惯收获命运,由此观之,学之初可以为学之要。

然而,“为学者,必有初”并不意味着“从娃娃抓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急迫的提前教学,急功近利反而会是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在一个阶段就应该做一个阶段该做的事,初级是一个阶段的初级,用于让我们积累丰富的经验,增长学识,培养自我心智,从小小的规范开始,走向成熟的彼岸,这才是它的现实意义。积跬步以至千里,从初级一步步迈向高处的目标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跳级可以跳成绩,但跳不得修养。让心慢下来,在浮沉的城市中找寻一种丰富的安静,从而拥有内心的精神宝藏,学习的终极意义正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精神境界。

反观当今社会之中,太多人汲汲于富贵名利,追求完美与超越,在随波逐流中忽略了中庸之道。“从小被教育追求极限和超越,长大后才知道适可而止多么重要。”由一而始,会衍生出千万,知识也一样,无穷无尽,那些完成不了的正是人生的常态,它们像一本沙之书引导我们永恒的追求。而追求并不意味着永不满足和焦虑不安,我们只要在自己的那一个阶段找到一个不偏不倚的中庸之点上,那便是最完满的姿态。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享受学习和收获知识的过程,就好比股神巴菲特他赚了用不完的钱但依旧安于简朴的住宅,对他而言他更享受赚钱这个过程而不是真正物质上的东西。

学必有初,一而中庸。从零开始,一点点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规范自己,学会满足生活,学会享受知识,到达一个最适当的位置上停下来,未来便由自己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