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间世通释庄子也是推销自家学说的

预备干部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527.html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首先要明白的是,这是寓言故事。是庄子的文章技巧。这里的颜回是代表的儒家。而孔子被庄子纳入自家的门派了,反过来代表道家开始教训儒家了。

这正体现了庄子不拘一格汪洋恣肆的文采和嬉笑怒骂的风格!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的主旨目的在于通过人间世的种种残酷来戳破那些注重名的文化流派所言的美好,庄子恰恰认为正是因为注重名和智才是造成人间世种种惨剧的根本原因。从而推出道家的无为之道。

颜回去见仲尼,是辞行的。孔子问“你这是要去哪里啊”

颜回说“我将要去卫国”

不客气的说,这里把颜回塑造成了一个铁憨憨的形象。代表的是儒家。

孔子说“为啥要去卫国啊”

颜回说“我听说卫国的君主啊,正当年,年轻力壮的,可是其行为却很专横,独断,轻率的治理自己的国家却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轻率的役使百姓致使百姓大量死亡,死的人卫国各地都有,就好像把大泽的水蒸干而焦灼干裂一样!百姓生死不如,和大泽的水没有什么两样啊!颜回曾经听夫子说过,治理好的国家要离开,混乱的国家要去治理,就像医生的家门多有病人一样,我想根据从夫子这里听到的这些话去想想治理卫国的办法,或许卫国还能有救!”

大致意思就是这个。其中乎泽若蕉。乎是呜呼的意思。蕉同焦。意思是,呜呼,大泽也成了焦土!

民其无如,百姓还不如大泽,大泽是焦土,下场雨还能是大泽,百姓死了就死了。

庄子的用意是先把儒家的观点摆在这里,什么观点呢,就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救民于水火之中。颜回代表儒家。但话还是庄子说的。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孔子说到“哈,你恐怕去那里反而要受到刑罚,刑杀吧。大道唯一。若是有其它道,便是大道混杂。大道混杂则扰乱人心,扰乱人心则人有担忧,人有担忧则无救。”

一个嘻字,生动的刻画出孔子对颜回的不屑,调侃,甚至蔑视。这里的孔子被庄子纳入道家门派了。尤其是道不欲杂,是强调大道的唯一性,而儒家行仁义之道,徒然是扰乱人心之举,于事无补,于国无救。先把道家的道列为正统,唯一的正道,儒墨都是杂道,歪道。我只说庄子的观点,不代表我自己的观点。我喜儒学,也爱道学。

继续看孔子教训颜回。“古时的至人啊,先自己修身得道然后再济世救人,自己都没有修得大道,如何还有功夫还有时间去暴人施暴的地方呢?(言外之意就是自己都没得救,还救他人)而且颜回你知道德是如何所荡漾以及知识是如何出来的吗?德从名而荡来,知识从争而来。而名却是相互倾轧的,相互依靠的,相待的,知识也是争的形式,名和知识都是凶器的啊,并不能在哪里都行得通。”

至人就是道家的人。荡字,其实是文学手法。德荡就是德行。这里的德也是儒家之德,所以用荡字,表达儒家之德没有扎实的根基,有虚无的成分所在。而且庄子认为,儒家之德出于名,有其名无其实。此处不是名利之名。是名实之名。知是后天的情识情见,道家称为知,知识知见。而且人们的知识都是是非之争。接下来继续阐释孔子对颜回的打击。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灾人者,人必反灾之。

而且道德厚重信义实在,却不接人气;名显扬,称自己不争,却未达于人心。却偏偏强以仁义这样犹如很有规矩的话去劝诫残暴之人,这反而会让暴人厌恶颜回这样的人道德高尚。所以这样的人称之为灾人。原文可能是甾。同灾。灾人的人必被反灾!

这里的德也是说的儒家之德。矼,qiang音,坚实义。未达人气就好比现在的流行语,不接地气。绳墨代指规矩。

是以人恶有其美,是说自己拿着道德大棒去打击别人,反而会让人认为这样的人是在拿别人的暴行标榜自己的道德。庄子称呼这样的人为灾人。是给自己招来祸患的人。是讽刺儒家的。现在的网络评论就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存在,动辄就是不要拿道德绑架他人。是以人恶有其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道德绑架。

若殆为人灾夫。且苟为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继续翻译,你若是这样做会遭到别人陷害的。而且卫君若是喜欢亲近贤人而恶不肖之人,又哪里用得着等待你去而希冀有所改变。若是卫君不听你进言建议,那些王公大臣必将乘此机会而逞其口才之辩。而你目光将闪烁不定,脸色将佯装平和,言语讲寻求自我解脱,态度讲有所倾斜改变,从而心中也就认同了。这就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啊,这可以称之为乱上添乱。错上加错,顺此下去,麻烦越来越多,无穷无尽。你若未能取得信任便进厚言,必然死于残暴之人的前面。

简评:此段第一是解释灾人如何反灾,第二是讽刺颜回未能先存诸己,导致了不但不能存诸人,还找来杀身之祸。眼光,脸色,言语,态度,都是未能先存诸己的表现。也是儒家光注重名而不注重实的表现。其中顺始无穷,应该接益多才是,是说以水救水只会麻烦越来越多,无穷无尽。言外之意是儒家根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翻译:而且古时有夏桀杀关龙逢,商纣杀王子比干,这些皆是修其身以为臣关爱仁爱百姓者,以为臣而拂逆其君者,所以他们的君王因为他们有修养而排挤他们,杀掉他们。他俩都是好名的人啊。古时,尧攻打丛枝,胥,敖三国,禹攻打有扈,这几个国家啊,国家成为废墟,国君被刑杀。尧和禹攻打这些国家,用兵无止息,他们就是求得实际利益罢了。他们皆是以仁义之名求实际利益的人,而你难道偏偏没有听说吗?名实的问题,圣人都无法相符,何况你呢!即使我这样说,你必然有所想说的,不妨和我说说吧。

简评:首先这一段是用历史来论证灾人反被灾。其次,这段话提到了名实的问题。是在说尧和禹打着仁义的名号而行侵略他国,杀戳国君百姓之实。从而论证儒家的仁义是很虚假的。在这里需要多说一句的是,庄子只要谈儒家,必然的提到尧舜,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儒学其实很早就有了,孔子只是有宣扬阐释之大功。虽然在我这里不是一个问题,其实很多人是不明白的,就像道家,庄子最远追溯到黄帝那里。也不是老子庄子的发明。

我还想再次要说的是,尧伐三个小国,以及禹伐有扈,其实就是为了拯救那里的百姓,使得儒家仁义的文明能教化他们。很多人被杀也不是尧禹本意的。庄子这里显然有避重就轻的诡辩成分。但庄子所言名实的问题确实是对的。儒家的名实相符还好说,但常常确实很多人打着儒家的仁义之名而行侵犯他国之实的。这也是儒家落道家口实的地方。但尧禹不是的。尤其是庄子所生活的年代,诸侯互相攻伐,都是打着仁义的幌子的。庄子只不过是扒一扒儒家的历史,来论证儒家从来都是这样的。有以今度古之嫌的。

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翻译:颜回说,端正而虚心,勤勉而一以贯之,这样是不是可以呢?孔子说了,可恶,讨厌,这怎么行呢!那卫君刚强气盛于内而凌人于外,喜怒无常,一般的人都不敢违背他,凭借压制他人之所感想,来达到自己心安理得。这就属于用小的德行慢慢感化都无法成功的人,何况给他讲大德的道理呢!这样的人是顽固不化的人,看着表面有时候附和你其实内心不屑一顾,是贬低你的,你这样做怎么可以呢?!

简评:颜回端正谦逊,卫君盛气凌人。颜回勤勉始终如一,卫君则喜怒无常,内外不一。孔子针对颜回所言,一一驳斥了颜回的可笑甚至愚蠢之处。达到了庄子的目的。是在说儒家的规矩不适合卫君的。当然,都是庄子在说。一个恶字,勾勒出庄子对儒家的嘲讽。

“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虽教,谪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

翻译:颜回又说了,那么我内心正直外表俯首屈就,成就自己以古圣贤为榜样。内心正直,与天道一样。与天道一样,则知君王与自己,皆天的儿子,这样就可以独独以我的所言而求获得他人的赞赏,或者求他人不赞赏呢?若是这样的话,这就是以天立教啊。外表委曲求全,是以他人意见为是,也就是听从他人的意见。擎笏跪拜,屈身拱手执礼,这也是人臣应该的礼节。人人都这样做,我岂敢不这样做呢?以他人为榜样,他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样人家就没有借口责备我了,这就叫与人同类。成就自己与古贤为榜样,是与古贤为类。古贤所言都是教化之言,争论是实际情况,这是古贤才有的,我没有这样。如果这样的话,虽然内心正直,也没有什么毛病,这就是以古贤为榜样,这样做可以吗?

简评:颜回内心很是挣扎,只好做了一个折中,内心以古贤为榜样,以天为榜样,外表以当时的人为榜样。认为这样做就可以向卫君进言了。有些怀疑自己了,也有些怀疑儒家了,已经在向道家低头了,内心开始不坚定了。

其实就是颜回被逐渐洗脑的一个过程。不过对他洗脑的是自己的老师孔子,而且这个老师的面目已经变了,开始一步步的给他洗脑,去掉儒家之观念,回归道家。当然,这都是庄子的安排。真实的颜回不会这样,孔子更不会如此。

仲尼曰:“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翻译:变了味的孔子继续洗脑,可恶,这样怎么可以!你说的正法太多了却不适当。虽然固执,也没什么过错,但仅仅到此为止了,怎么能感化卫君呢!你内心测成见太深了!

简评:在庄子的安排之下,孔子终于露出了自己道家的面目,只用了一句方法太多却不适当而搪塞过去,然后直接指出颜回的成见太深了。啥成见啊,就是被儒家洗脑太厉害了,还没从儒家的成见中醒过来!可怜的颜回!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

翻译:颜回说了,我是没办法进言了,弱弱的问一句,有什么好办法吗?(此时的颜回已经怀疑自己,开始否定自己了,

庄子却在微笑。为自己这样的安排大为满意,看来洗脑的效果就要出来了。)仲尼说了,心斋吧,我将告诉你如何心斋。若是有心济世去这样做,是不容易的啊?若是这样容易做到的话,苍天也不会答应的啊!(至此,颜回已入道家的套中,洗脑成功了!)

以上的文字我只是大体的翻译,可能也有不当的地方,但不影响文意。因为颜回说的都说儒家的义理。而且这个义理也是庄子安排的。所以大可不必为颜回到底说的什么而纠结。真正学习儒家义理还是要从《周易》去学习,从《论语》去学习,从《中庸》,《大学》去学习。

下面就是讲道家的道理了。所以需要细致一点了。上面的几段话明白大致的意思,以及庄子用什么逻辑讽刺儒家的,明白这一点就足够了。庄子是如何层层推进来洗脑成功的。只有文学上的意义,以及辩论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