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荐经典神作儒学根源儒学历史与文化内涵

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http://www.jydxy.com/

今日推荐:《儒学根源:儒学历史与文化内涵》作者:佚名。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一脉相承:思孟之学

同孔子一样,子思也很重视礼,并且身体力行遵守礼。子思得知父亲的前妻,自己的母亲去世后,就在孔氏之庙痛哭,他的门人对他说:

庶民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

意思是您的母亲已经改嫁,怎么还能在孔家的庙堂前哭泣呢?子思恍然大悟,连连承认是自己的过错,马上跑到别的房子里面去哭。

子思与其他许多著名儒者一样也向往国家的德治教化,并且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他与孔子不同,孔子周游列国,企图游说诸侯,但处处碰壁,甚至在各国受困。子思则不然,鲁穆公请他做国相,子思则以推行自己的学说为重婉言谢绝。

子思的儒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庸思想。“中庸”是指以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为人处世,“中”是“中和、中正”的意思,“庸”是常、用的意思。

“中庸”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有久远的历史。据说,尧让位于舜时就强调治理社会要“允执其中”。周公也力倡“中德”,他曾经强调用刑时要做到“中正”。在古代材料的基础上,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中庸”的概念,把它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

庙在古代原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的神社。“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另外,圣贤逝者,可依律建庙,如孔庙、二王庙等。

后来,子思作《中庸》一书,对孔子的中庸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该书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和自然法则,讲述天道和人道的关系,把“中庸”从“执两用中”的方法论提升到了世界观的高度。

在子思看来,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泄出来的时候,心是平静的,无所偏倚,这就叫做“中”;如果情感发泄了出来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这就叫做“和”。

“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人如果能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广之,那么天地之间一切都会各安其所,万物也都各遂其生了。

孔子学说以伦理思想为核心,以仁、礼等道德范畴的阐发为主要内容,鲜明地体现了儒学伦理的思想特色,但不足之处是缺乏哲学论证,思辨性较弱。

子思的《中庸》欲极微妙之致,为孔子的伦理学说提供了哲学依据。同时,也为儒学伦理思想提供了哲学依据,使之更加完备、系统和富有哲理性。子思就天道与人性两个根本问题展开论证,天道观念由来已久夏殷两代,天命神权占统治地位。殷商之后,对这一传统观念有所修正,提出以德配天思想,把伦理道德观念和传统天命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为人们探索道德问题提出了一条新路。

孔子大讲道德,却回避了性与天道,子思从性和天道的角度深化孔子的伦理思想,为中庸奠定了完善的哲学基础。

在子思看来,中和即为诚,诚与中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诚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天之道。他提出诚的概念,旨在论证天人合一。天道和人道由诚达到沟通。子思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后来经过孟子的进一步发挥,称为儒学关于天人关系的基本观点。

子思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管好百姓,必须从修身或诚身入手,为此,侧重于知、行两个方面。他说: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三者指仁、知、勇。其中,仁为根本,知是知仁,勇是行仁,发扬了儒家融治学与修德于一体的思想风格。

“知”的五种方法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前四者,即学、问、思、辨,奉行了孔子学思并重的求知方法,符合人们思维活动的特点。

笃行即忠实地去践行,就是要知行合一。慎独也是致中和的主要方法,即在独处时,同样需要谨思慎行,不能有丝毫疏忽放纵。

在子思身上表现出儒家从道不从君的主张。有一次,鲁国的国君鲁穆公问子思:“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忠臣呢?”

子思于是不假思索地说:“只有那些一直指出国君恶行的人,才可以称之为忠臣。”

鲁穆公没有想到子思敢这样回答,惊愕万分,一时无语,但是心中的不悦之情已表现在脸上。

“诚”是子思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也是道德准则,同时还是思孟学派思想的主要内容。子思说,“诚者天之道”,即“诚”就是“天道”,而“天道”即是“天命”。

鲁穆公战国初期鲁国国君,姬姓,名显,是鲁国第二十九任君主。鲁穆公为鲁元公之子,在位33年。在位期间,他注重礼贤下士,曾隆重礼拜子思,咨以国事;容许墨翟在鲁授徒传道,组织学派,便鲁国一度出现安定局面。

子思认为,天命就是“性”,遵循“性”就是“道”。也就是说,“诚”既是“天命”,也是“性”,也是“道”。在子思看来,“诚”是产生万物的本源。如果没有“诚”,也就没有万物。

子思在《中庸》二十五章说: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

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主观上“诚”是第一性的,而客观上存在的“物”是第二性的。以“诚”这种主观精神来说明世界的产生和发展的学说,属于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

子思提出的“诚”,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孔子伦理思想扩大化,从而成为更广泛、更唯心主义化,以至趋向宗教性的思想。这是思孟学派对儒家思想的重大发展,从而为儒家思想奠定了哲学的基础。

子思的“诚”与五行说有密切的关系。《中庸》里的“诚”就是“信”,它包含了五行的内容。子思的著作中虽然没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字样,但其中五行说的内容的确是存在的。

阅读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760.html